17-18世纪中法文化交流影响下的法国园林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f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世纪,法国古典园林曾代表欧洲几何式园林的最辉煌的成就。法国中世纪以后的园林发展,首先在15世纪中后期接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艺术的影响,形成并不断发展了规整的台地式造园风格。进而,在17世纪路易十四的绝对君权时期,被视为至高王权代表的勒诺特式园林,借助古典主义审美原理和一些巴洛克手法,把法国古典园林推向高峰。然而,随着18世纪法国君权相对走向衰落,上流贵族群体对以恢宏尺度展现几何美的园林失去了兴趣,情调细腻的洛可可艺术深入园林,并突出了一股追求异国情调的趋势。在这股趋势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17、18世纪文化艺术领域遍布几乎整个欧洲的“中国热(Chinese Vogue)”的影响。“中国热”的出现,同17世纪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广泛深入相关。包括法国在内,大量传教士、商人、学者向欧洲国家展示了一个东方古国的文化艺术魅力。在欧洲大国的对外扩张中,对异域“奇特”文化艺术的了解、收藏、欣赏,甚至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模仿、借鉴,成为上流社会表现自己的时尚。法国带有中国文化意趣的园林,出现在英国之后,并且,现有研究成果和诸多论著对于这段历史的阐释,多归于包括法国在内的其他欧洲国家对于英国园林文化变革的借鉴,即“英中式园林”的广泛流行。从大量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看,这种判断在欧洲园林艺术发展的时间脉络上是应该肯定的,但从中西文化交流和影响的角度上看是片面而不充分的,尤其低估了17-18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在欧洲传播的广度与影响的深度。特别是,历史表明,是法国传教士最早向欧洲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中国,进而,在发生于法国的启蒙运动中,伏尔泰等人更借助了被理想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作推进欧洲文化变革的力量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和法国17、18世纪的文化交流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造园艺术在法国的直接影响。本文通过文献挖掘、史料对比,以及案例分析,对法国园林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进而,探讨了法国传教士的活动各等方面的中法交流,以及启蒙运动的影响,阐释“中国热”在法国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式园林在法国出现的更直接基础,以及为何迟于英国出现的原因,并对法国的中式园林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
其他文献
文章从选址布局、功能空间、材料建构与装饰陈设这四点入手研究了青水传统民居的特点及更新发展策略。   结论如下:   第一,青水传统民居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塑造了它
信息时代人们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博展建筑空间涵义和形式不断更新,摆脱冰冷、封闭和权威的硬壳,以人的愉悦体验为目标,注重人的情感参与,成为博展建筑设计新的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城市综合体由于其功能的多样化及与城市的关系,使其逐渐成为一种最具吸引力的公共活动中心。其入口广场已经成为城市的公共休闲场所,是城市中最有生气和活力的地带之一
进入到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形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中的居住形态也在不断的动态演变。而城市中人口聚居的物质载体——旧居住区,也应该协同城市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
自从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获得普利策奖之后,南欧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就被世界建筑界所关注。这两个国家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建筑师,阿尔伯托·坎波·
学位
明代海防卫所型古村落是我国传统古村落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保护与开发模式也是在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化、延伸以及创新。海防卫所型古村落集历史文化、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中的长期战略任务。社区作为承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型微观公共空间和重要日常生活领域,既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近年来,由建筑活动产生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节能减排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我国,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已大量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但已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