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城市居住社区建构策略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ul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中的长期战略任务。社区作为承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型微观公共空间和重要日常生活领域,既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形成的平台,也是落实管理、服务和设施建设基础,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和基础的作用。“两型社区”已显示出了一种新社会行动的框架:在社区建设目标上,从以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建构为目标到以构建新的生活方式为目标的转变;在社区建设动力上,从政府主导的社会行动,转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合力推进。目前,学术界对于“两型社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环保规划、城市圈等方面,但对于微观层面上的人们日常生活领域关注不足,对于“两型社区”的研究较少,应用也处于探索阶段,而且从社区社会-空间统一体本质出发,结合社会学和规划建筑学综合考虑社区建设方式的研究更是鲜见。因此对两型社区的建构策略进行探究旨在填补相关理论的空白,也是对城市居住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完善和补充。本文首先综述了研究的现实背景与理论基础,分析了两型城市居住社区的系统构成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从意识形态和物质实体进行分类,将系统各元素归纳于软件(包括社区组织和社区意识)和硬件(包括社区主体、社区功能、物质环境与设施)两个层面,继而从两个层面分别论述了其在两型社区构建中的意义和其当前的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有利于两型社区发展的构建策略。在软件的营造方面,提出由政府、企业、社区个体等多个主体联动参与两型社区组织和两型意识、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打造两型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目标内化为社区个体目标;在硬件的构造方面,积极发展社区成员“大混合、小同质”居住方式,鼓励社区功能多样化,并且引入低冲击开发模式在规划领域的拓展运用,广泛运用于建筑的构建和布局、交通的组织,环境生态系统的培育与恢复和社区绿地系统的构建等。最后就公共空间的整体营造,打造两型人文环境分别从外部空间场地和设施两部分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其他文献
大学校园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交流广泛、生活节奏规律为主要特征,而大学校园外部空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交通功能、提供景观空间,同时也是学校师生重要的交往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和科技文明进步的影响,建筑出现了“文化趋同”的国际化风格,也涌现出了追求个性的后现代的多元化发展。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也出现了前
文章从选址布局、功能空间、材料建构与装饰陈设这四点入手研究了青水传统民居的特点及更新发展策略。   结论如下:   第一,青水传统民居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塑造了它
信息时代人们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博展建筑空间涵义和形式不断更新,摆脱冰冷、封闭和权威的硬壳,以人的愉悦体验为目标,注重人的情感参与,成为博展建筑设计新的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城市综合体由于其功能的多样化及与城市的关系,使其逐渐成为一种最具吸引力的公共活动中心。其入口广场已经成为城市的公共休闲场所,是城市中最有生气和活力的地带之一
进入到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形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中的居住形态也在不断的动态演变。而城市中人口聚居的物质载体——旧居住区,也应该协同城市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
自从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获得普利策奖之后,南欧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就被世界建筑界所关注。这两个国家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建筑师,阿尔伯托·坎波·
学位
明代海防卫所型古村落是我国传统古村落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保护与开发模式也是在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化、延伸以及创新。海防卫所型古村落集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