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说其古老,是因为内部控制的事实,可以追溯至远古文明时期的公共资金管理;说其年轻,是因为对这个古老课题的研究一直处于探索之中。然而,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明确而系统的研究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因为内部控制对于现代企业意义非同一般。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当代企业查错防弊,提高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财政部在2007年3月公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这份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COSO(内部控制框架)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合体”的内控规范,将重点引导企业加强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主线的相关标准建设,也在会计理论界又掀起了一股对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热潮,笔者在仔细阅读了大量的专业文献后,对内部控制这一课题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决定以此作为论文的选题方向,并希望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完善的建议。
本文从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问题入手,分析了国外先进的理论成果及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剖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在新形势下进行理论创新的建议,以有助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本文内容共分为四章,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对研究目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国内外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比如美国的《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也称COSO报告,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内部控制实务操作方面也成为广泛接受的标准和指南,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对我国企业管理上升到新的层次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还有《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要求上市公司都要在年报中提供“内部控制报告”,评价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及其执行的有效性等等。
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一般理论。主要对国内外的内部控制理论和法规制度建设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比较分析,详细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问题,如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内涵、内部控制实践的起源和发展、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六个阶段、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等。其中内部控制的概念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框架包含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这些基本理论为后续的分析做了铺垫。
第三章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成因。主要从目前的法律规范方面介绍了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评价了新公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新规范实现了内容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创新,基本规范中的五要素框架并未照抄照搬国外的框架,而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了较大调整,使国外提出的较为宏观、抽象的内控理念转变为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内控规定;形成全方位、立体性推进内控体系建设的局面;而且是各部门、各方面通力合作、合力推进的,这使得内控问题从立法规范、组织实施到监督检查等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还剖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即企业内部缺乏制约机制、企业管理混乱,财产物资流失严重管理者的品质、素质及管理理念存在缺陷、企业内部控制呈现两面性、产权不明晰,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第四章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建议。主要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尝试构建符合国情的内部控制框架。本文认为应该将COSO报告中的五个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重新分类,基本思路是: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应由这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构成,即控制环境、控制系统、监督与评价。控制环境是基础,控制系统是核心,监督与评价是保障,三者缺一不可。本文试图构建的内部控制框架就是以对环境的分析和营造为基础,将控制系统内的各要素紧密联系并使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以实现组织经营目标,并为保证控制的有效和目标的实现实施必要的监督的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框架。这就首先要完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部门的设置,营造创新型和学习型的企业组织文化、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建设开放式的信息沟通系统。其次要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和反应机制,建立三维立体的内部控制系统。再者,要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和外部监督、并要加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总之,要建立“以科学合理的法律规范为约束、以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和职业道德建设为保证,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为核心、建立三维立体框架,加强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的评估”的内部控制框架,最终实现从外在控制到员工“自我控制”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