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中国西北东部汛期(5-9月)156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北东部两个降水气候区(陕南陇东区和高原东北区)在春末初夏(5-6月)、盛夏(7-8月)、秋雨初期(9月)的降水特征变化。采用相似方法,构造了综合相似指数,将历年汛期降水场划分为全区一致偏多型、全区一致偏少型、南多北少型、南少北多型共4类降水类型,对比了汛期三个时段降水的分布类型,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东部降水类型变化特征。同时使用再分析感热资料探讨了欧亚中高纬感热异常对中国西北东部汛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西北东部近52a汛期各时段降水变化趋势不同,其中春末初夏降水显著增加,盛夏降水减少,秋雨初期呈多—少—多的抛物线趋势。虽然各时段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但在气候变暖后降水均有所减少,尤其高原东北部减少最明显。21世纪初变暖趋缓后,全区降水均有所增加,这可能与变暖趋缓后欧亚大陆中高纬冬季大气向地表传输感热增强有关。2)中国西北东部全区一致型降水异常敏感区随年代逐渐南移,而南北反向型降水异常敏感区随年代逐渐北移。汛期降水出现全区一致偏少型概率最大,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虽仍以全区一致偏少型为主,但春末初夏和盛夏降水的全区一致偏少型比例均明显下降,而全区一致偏多型、非典型降水型比例在变暖后则明显上升。3)欧亚大陆中高纬冬季地表感热异常对后期中国西北东部盛夏降水异常有一定影响。欧亚大陆中高纬冬季感热为负值,表明冬季感热是由大气向地表输送,当冬季大气向地表传输感热值越大,春、夏季地表向大气输送感热值就越大,引起夏季500hPa乌拉尔山阻高加强,蒙古低压加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西北东部位于副高外围和蒙古低压底部,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南压高压呈东部型,对流层中低层表现为异常上升气流,同时有水汽的辐合,导致中国西北东部盛夏降水偏多。当欧亚大陆中高纬冬季大气向地表传输感热值异常偏小时,春、夏季感热偏弱,引起的大气环流异常大致相反,使得中国西北东部盛夏降水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