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作用是真实存在并且不容忽视的。母语迁移的作用结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国内外二语习得相关研究曾经对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关注较多,而近年来随着语言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发展,学术界对母语的迁移作用有了更新的认识,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正面作用逐步得到肯定。与国外相比,我国对母语迁移的研究起步较晚,尽管很多资料文献的阐述各有千秋,但多数都侧重于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原因分析,而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往往受到忽视。近年来有国内研究者发现,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利用母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把握学习英语要领的现象,这种对母语正迁移作用的利用存在于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和英语习得的不同方面。如何合理、正确、适量地运用母语,发挥其正面的迁移作用,帮助学生顺利跨越目标语学习中的障碍已成为许多教师及研究者关注的方向和课题。本研究以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为理论基础,结合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对中学生英语课堂学习中母语正迁移现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首先明确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母语使用状况,探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哪些方面使用了母语,并调查了教师、学生对于使用母语的态度以及母语在课堂学习的哪些方面产生了正迁移作用,藉此阐明母语正迁移在中学英语课堂学习中的作用,并提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寻求正确运用适量的母语来提高输入的可理解性,使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及运用有更深刻的、明确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目的。本研究选择了国内东北一城市三所中学的21名不同教龄的高中一年级英语教师和其中9名教师所教班级的45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法、教师课后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运用状况以及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中运用母语的态度和看法,并利用教学效果对比获得的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及教师访谈结果,分析了中学英语课堂学习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效果。通过对数据搜集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使用母语教学的现象,教师和学生对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是持积极肯定态度的。尽管教师知道母语负迁移作用的存在并且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但是现实情况是在课堂教学中适量的母语使用是可以被接受的。母语常被用于解释语法难点、学习词汇、做练习、维持课堂纪律等教学环节。学生英语语法概念的缺乏,是教师用英语讲解英语语法的主要障碍。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知识,会选择在教学的某些环节使用学生熟悉的母语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熟知的母语语言结构和概念来理解英语中相应语言知识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对中英文相似和不同点的对比以及阅读教学中适当的翻译法运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教师的调查问卷及访谈结果表明班级学生人数众多也是教师使用母语的原因之一。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并且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往往借助母语来解释说明一些教学难点,意图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知识点。另外,研究还发现学生希望教师更多地使用汉语教学,不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也是为了消除自身的焦虑情绪。但是,只有少部分教师意识到学生的这种需求。同时,教师英语口语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母语在课堂中使用的多少。在总结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针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母语的积极作用,而非完全否认母语在语法和词汇教学等方面对学生目标语学习的辅助作用。教师应充分了解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异同,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在避免负迁移影响的同时,利用学生原有的语言认知能力来提高学生对目标语的认知和理解。另外,适当的翻译方法的使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减少低水平学生的学习焦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程度以及教学环节灵活使用,而非完全回避。此外,在教学管理上也可以考虑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理解能力分班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程度的目标语及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最后,中学英语教师也应加强学习,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