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的声音通讯,是动物利用声音信号进行信息交流的通讯方式,在动物的生命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龟类的声音通讯行为、声音特征分析、鸣声生物学意义和听觉敏感度研究较少,对龟类的声音通讯仍然是知之甚少。本文探讨了平顶闭壳龟(Cuora mouhotii)和黄额闭壳龟(C.galbinifrons)的声音通讯,了解平顶闭壳龟和黄额闭壳龟的声音通讯行为、鸣声的声学特征、鸣声的生物学意义和听力敏感度,填补两种闭壳龟的声音通讯研究的空白,为龟类的声音通讯研究增加基础科学数据。2013年6-9月和2014年6-9月,我们在人工模拟环境中,利用数字录音机录制两种闭壳龟日活动行为中产生的鸣声,共录制了12只120个有效平顶闭壳龟摄食鸣声片段,7只68个有效的黄额闭壳龟摄食鸣声片段,8只81个有效的黄额闭壳龟求偶鸣声片段。通过计算机软件Adobe Audition 3.0、Praat分析声音的声学特征,发现所有的鸣声均是由多个脉冲组成的单音节鸣声,鸣声谐波明显。其中平顶闭壳龟摄食鸣声时长为100.52±43.34 ms,基频为258.7±68.72 Hz,主频为883.45±163.68 Hz。黄额闭壳龟摄食鸣声时长为132.24±55.2 ms,基频为270.66±63.4 Hz,主频为840.52±196.47 Hz。黄额闭壳龟求偶鸣声时长为216.75±104.84 ms,基频为270.92±75.38 Hz,主频为569.74±329.41 Hz。表明两种闭壳龟所发出的鸣声为低频鸣声。2015年10-12月,我们在室内利用听性脑干反应(ABR)系统测试两种闭壳龟的听力敏感度。听力敏感曲线图显示两种闭壳龟的声强阈值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平顶闭壳龟(n=3)和黄额闭壳龟(n=3)的最佳听力敏感度是一致的,都对低频刺激敏感,最佳敏感频率范围为0.2-0.6 k Hz。两种闭壳龟的听力频率范围有一定的差异,黄额闭壳龟对高频刺激比平顶闭壳龟敏感。平顶闭壳龟的听力范围为0.2-5 k Hz,黄额闭壳龟的听力范围为0.2-9 k Hz。两种闭壳龟均对低频刺激敏感,并与它们发出的鸣声频率相匹配。2015年6-10月,在海南省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声音回放的方法解读鸣声的生物学意义。实验结果显示,平顶闭壳龟(n=6)和黄额闭壳龟(n=6)对白噪音均无行为应答。平顶闭壳龟对其摄食鸣声能迅速做出行为应答,共有12只次做出行为应答,占66.67%;做出的行为应答有10只次逃离现场和2只次朝模型龟移动,分别占83.33%和16.67%。然而黄额闭壳龟对其摄食鸣声和求偶鸣声没有做出任何行为应答。2015年6-10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海南省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同域分布的平顶闭壳龟和黄额闭壳龟行为活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平顶闭壳龟和黄额闭壳龟均为昼行性节律,日活动以静息行为为主。平顶闭壳龟的运动行为和摄食行为分别在(6:00-7:00)和(10:00-11:00)有一个高峰期,黄额闭壳龟的摄食行为(13:00-14:00)有一个高峰期,而运动行为有两个高峰期(9:00-10:00和17:00-18:00)。在活动时间分配上,黄额闭壳龟分配在静息行为上的时间多于平顶闭壳龟,而分配在运动行为和摄食行为上的时间少于平顶闭壳龟。比较两种闭壳龟的活动节律,运动行为节律重叠指数较高(Qik=0.78),摄食行为重叠指数较低(Qik=0.38)。平顶闭壳龟和黄额闭壳龟在生命活动中均有鸣声行为发生,是它们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因此,广泛深入的了解两种闭壳龟的鸣声特征及生物学意义,对两种闭壳龟的保护措施的制定均由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