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我国生态环境脆弱,林业工程众多的地区—多伦县为研究对象,在遥感、GIS技术支持下,根据多伦县TM及MODIS遥感影像以及各种统计资料和数据,通过遥感软件获取多伦县2000年、2005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植被覆盖图,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原理,结合生态环境的结构合理、生态环境的质量,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景观格局变化及植被覆盖度变化等方面对林业工程实施后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表明近1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发生了较为复杂的转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景观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耕地和未利用地大幅度转换为林地和草地。这主要是该区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施沙源治理、退耕、植树种草、封山禁牧等措施,使林地面积增加,草地覆盖度增大,充分说明多伦县各类林业工程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林地和草地之间相互转换,但草地转向林地的比例高于林地转向草地的比例,同样说明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明显。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相对稳定,水域面积略有增加,说明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建设用地在空间上的变化主要是居民地的扩展。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城镇和农村居民建设用地的规模不断扩大,主要是县城区的扩展。(2)2000-2009年近10年间,多伦县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与2000年相比,多伦县占有大比重的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比重增加。2009年,草地和林地面积之和占到总面积的82.52%,未利用地仅占到0.82%,主要景观类型已由草地和未利用地演变为草地和林地;该区景观多样性指数由1.15上升到1.36,其景观异质性较高,且略有提高。整个生态系统景观组分趋向合理化,景观类型多样化,也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促进了生态的协调发展。(3)研究区平均植被覆盖度总体趋势是上升的,由2000年的29.51%上升至2009年的35.89%。但其变化规律为先增加后减少,2000年时为平均植被覆盖度最低,2005年时增加至最高的37.49%,2009年时平均植被盖度略有减少,年降雨量的减少是其降低的主要原因。(4)多伦县总生态环境指数从2000年的0.1055上升到2009年0.1778,生态环境指数明显增大,增幅为68.47%,说明林业工程带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林地等相对生态价值高的植被类型显著增加,从而使整体生态环境指数提高,全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