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化的经济活动中,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就业与用工模式,劳务派遣仍在持续发展,劳务派遣在我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普遍使用的一种用工方式,所有行业几乎都有涉及,同时一些政府、事业单位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也都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已经成为我国公共部门灵活就业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劳务派遣经营合法性和业务规范性问题以法律的形式得到了解决。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劳务派遣在有着使社会、派遣机构以及用工公共部门和员工受益的优点时,也有着其无法摆脱的局限性特点,劳务派遣中的各方面参与者都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背景下,这种风险的应对与防范对公共部门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从公共部门的角度来说,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社会层面以及与派遣活动相关的另外两方。在社会层面,主要是整个用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公共部门的用工环境更严,用工成本、违法成本等加大。来自派遣机构方面的风险则主要表现在:第一,当前情况下,整个派遣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鱼目混珠,很多机构的资质与资格得不到保证;第二,《劳动合同法》的严格规定将使劳务派遣行业重新洗牌,很多机构由于自身财力有限有可能面临经营困难的问题,从而使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公共部门面临一系列连带问题;第三,派遣机构的信用问题,其是否能够按照合约规定执行相关的义务,能否在公共部门和派遣员工之间发挥好桥梁的作用值得重视。而来自派遣员工方面的风险则主要表现在对派遣员工的管理上,从某种程度上是在考量公共部门自身的管理能力,主要涉及到如何因派遣员工自身的特殊性而可能产生的信息保密的问题,如何保证公共部门的知识产权不因派遣员工的流动而被侵犯等等问题都会使公共部门使用劳务派遣工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本文站在公共部门的角度,从社会层面、派遣机构、用工公共部门、派遣员工四个方面对其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识别、评估。在风险识别后,从定性的角度总结出了社会风险、信用风险、成本风险、法律风险、管理风险等五类风险,并在模糊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共部门劳务派遣用工风险评估模型,以便对风险的大小有一个定量的认识。在文章的最后还提出了风险应对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以期对当前公共部门使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方式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