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鹰咀山金矿是产于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该矿床是形成甘肃西部“金三角”的重要矿床之一。矿床随着多年的开采,目前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寻找接替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深化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以勘查地球化学方法为契机,在矿区深部和外围开展成矿预测,取得的认识如下:确定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点,成矿过程分为原生成矿期和表生期,原生成矿期又分为3个成矿阶段:a、黄铁矿-石英阶段b、石英-黄铁矿阶段c、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矿床围岩蚀变自矿体的顶板至底板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分别为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蛇纹石化、滑石化。通过Ⅰ区的岩屑测量,Ⅱ区的原生叠加晕测量及Ⅲ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查明了全区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确定了成矿最佳地球化学标志元素组合。其中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因子,F1:Au、As、Sb、Hg、Sn (Pb、 Ag); F2:Cu、Pb、Zn、Bi;F3:Ti、V、W; F4:Co、Ni; F5:Mn、B。使用因子分析法判断元素组合与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基本相同。本次以岩屑测量Au元素为例,对比分析了均值标准差法、累积频率法、直方图解法和多重分形法在确定化探背景值和异常下限方面的差异,选定了适合矿区的确定方法,并圈定了化探异常。采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计算了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得出整体分带序列自下而上为:Au-W-Mn-Zn-Hg-Sb-Cu-Co-V-Ti-Ni-Ag-B-Pb-Bi-As-Sn-Mo,分带序列复杂混乱出现反常分带现象,表明成矿热液的多期叠加作用。地球化学参数出现了增大→减小→增大的几次转折,结合矿体品位等值线趋势,指示矿体向深部延伸较大或有盲矿存在,深部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通过对鹰咀山金矿地球化学参数和原生叠加晕的研究,总结出了矿床原生叠加晕模型特征及深部预测标志。最后,将地球化学异常与地质相结合,确定了找矿靶区,并选取部分靶区进行工程的验证,确定了化探指导找矿的有效性。通过该典型矿床原生叠加晕(原生晕)模型和找矿标志的确定,可为区域内同类型矿床成矿预测提供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