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第一家P2P平台在我国成立,在此后不到9年时间内,我国的P2P行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P2P平台数量达到3690家,平台交易规模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P2P市场。但与此同时,出现问题的平台数量也达到1269家,约占平台总数的30%。P2P作为一种“舶来品”,却在我国获得了“野蛮”生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我国长期的金融抑制环境下,大量的投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尤其是从银行处难以获得融资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他们对P2P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其次,我国的P2P行业几乎是“零门槛”,大量没有金融市场从业经验的人员和机构以及一些互联网公司进入P2P行业;最后,国内的P2P平台业务模式纷繁复杂,绝大部分都已经脱离了作为单纯信息中介的业务模式。事实上,我国很多P2P平台通过高收益承诺筹集大量资金,从事实质性的金融业务,甚至参与高风险的股市和楼市配资业务。由于我国P2P缺乏实质性的监管主体,也没有具体可操作的监管细则,使得P2P平台在国内金融市场创新不断的情况下,利用监管套利的机会,实现了迅速扩张。本文以“e租宝”网络贷款平台为研究对象,基本分析方法是案例分析法。文章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e租宝”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发现P2P行业存在的主要发展问题,然后借鉴英国的网贷发展经验,提出应对我国P2P行业发展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本文的研究思路,我们按照如下的架构开展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这部分里我们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主要结构。此外,我们对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指出中外学者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上的异同,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重点。第二部分为“e租宝”的案例分析,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中,我们首先回顾了“e租宝”的整个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基本背景。接着,我们分析了“e租宝”的A2P模式,理清其具体的运作过程。此后,我们分析了“e租宝”的产品定价和产品推广。接下来我们又分析了“e租宝”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风控措施的有效性。这些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区域和系统风险、信息泄露风险、技术风险。此外,在对“e租宝”的风控措施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其缺乏有效的风控措施。最后,我们分析了“e租宝”所处的监管环境,发现没有实质性的监管主体来规范“e租宝”的市场行为,且具体的监管细则也是缺失的。第三部分论述了通过对“e租宝”案例的研究而发现的我国P2P行业存在的主要发展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和推广存在的问题、从业人员金融素养较低、面临来自互联网和传统金融领域的双重风险、信息披露不足、资金管理混乱、监管缺失且存在监管套利行为。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四部分为对策建议部分。我们在这部分通过借鉴英国成熟的P2P监管规范体系,提出了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市场准入、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资金托管制度、建立争议处置机制和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议。第五部分为总结部分,我们回顾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文章可以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