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扩大地方管理权限,以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权力下放使地方利益凸现,各省从本省利益出发,通过制定地区竞争战略,同相邻省份展开竞争,推动本省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竞争战略在省际边界地区表现得尤为激烈,主要是通过积极构建政策洼地,吸引资本、抢占市场,力争在区域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和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省际边界地区有“强强型”、“强弱型”、“弱弱型”三种类型,苏北鲁南边界地区竞争与合作兼有以上三种特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苏鲁两省为改变苏北、鲁南两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落后状况,竞相出台边界地区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生产和市场要素向本地流动,实现本地经济的快速崛起。由于山东的重视程度和帮扶力度大一些,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鲁南不如苏北的状况。
从本省角度看,省际边界地区竞争,使欠发达地区缩短了与本省发达地区的差距,统筹全省各地协调发展;从全国角度看,省际边界地区竞争,导致政策攀比、产业趋同、市场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地方保护、破坏生态等弊端;从长远角度看,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等,省际边界地区竞争战略的效果也越来越有限。这意味着省际之间必须减少无序竞争、加强区域合作,只有这样,各地才能形成发展合力,实现共赢。
目前,苏北、鲁南各市以及苏北、鲁南两地所在的淮海地区各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但长期以来,省际边界地区处于国家政策“盲区”,仅靠自身力量开展合作十分困难。例如,淮海经济区缺乏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省际竞争大于跨省合作,区域合作仍徘徊在较低层次。苏鲁两省竞相为其欠发达地区出台优惠的边界政策,也是迫不得已。
因此,迫切需要中央在宏观经济布局和区域发展政策倾斜上给予省际边界地区以政策支持,防止其被进一步边缘化;同时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相邻省份加强分工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省际边界地区在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的同时,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过份依赖上级而坐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