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90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我国证券市场不断的繁荣发展,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建立起由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等组成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根据我国IPO发行制度,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都对拟申请上市的公司规定了最低盈余指标,例如,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创业板市场要求最近2个会计年度净利润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如此高的发行条件给公司上市带来了很多障碍,但是为了能够获得上市资格这种稀缺的资源,许多公司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提高公司的盈余指标以实现顺利上市。盈余管理可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已表明:应计盈余管理只是改变公司盈余在不同时期的分布,其回转特性决定了IPO前利用了应计盈余管理手段的公司,其IPO后的经营业绩必然出现下滑;真实盈余管理是改变了公司的真实交易活动,以实现提高公司利润的目的,隐蔽性更强,虽然其能够提升公司当期的盈余水平,但是却会损害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且影响周期较长。但是,目前学者们主要是探讨上市公司IPO前的应计盈余管理和其对公司IPO后经营业绩的影响,由于真实盈余管理近几年才兴起,学者们的研究还较少,同时对上市公司IPO前的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和其对公司IPO后经营业绩影响的综合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且学者们主要以整个证券市场或创业板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IPO前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其IPO后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和周期不同。由于我国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发行条件、监管制度、上市公司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板块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在IPO前利用两种盈余管理的程度不同,进而对其IPO后经营业绩的影响也不相同。据此,本文同时将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同一期间三个板块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在IPO前采取的盈余管理策略和其对公司IPO后经营业绩影响程度和周期的差异。本文先对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接着对有效市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进行分析,然后选取2010年-2012年在我国证券市场上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759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探究。实证研究发现:在IPO前一年,我国三个板块市场上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且其不仅进行了应计盈余管理,还进行了真实盈余管理。在主板市场上,上市公司IPO前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高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且上市公司IPO前的应计盈余管理会对公司IPO后的经营业绩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影响周期较短,上市公司IPO前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IPO后经营业绩的影响不显著;在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上市公司IPO前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高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且上市公司IPO前的真实盈余管理会对公司IPO后的经营业绩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影响周期较长,上市公司IPO前的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IPO后经营业绩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对于我国上市公司IPO前利用盈余管理手段而导致的IPO后的经营业绩下滑,本文提出了加大对申请上市公司的财务审查力度、改革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四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