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金龙胆草是我国攀西地区道地中药材,其特征性化合物二萜苦蒿素由于具有良好的消炎、抗肿瘤等效果,在临床上多有运用。目前,人工种植的金龙胆草苦蒿素含量低的特点制约了其开发利用,因此寻找提高金龙胆草苦蒿素含量的方法愈加迫切。近年来,研究发现腺毛作为植物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分泌的场所,提高其密度可以有效提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大量研究显示UV-B可以引起植物腺毛密度的改变,同时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UV-B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龙胆草是我国攀西地区道地中药材,其特征性化合物二萜苦蒿素由于具有良好的消炎、抗肿瘤等效果,在临床上多有运用。目前,人工种植的金龙胆草苦蒿素含量低的特点制约了其开发利用,因此寻找提高金龙胆草苦蒿素含量的方法愈加迫切。近年来,研究发现腺毛作为植物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分泌的场所,提高其密度可以有效提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大量研究显示UV-B可以引起植物腺毛密度的改变,同时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UV-B辐射处理后的金龙胆草苦蒿素含量显著升高。为了研究UV-B辐射下金龙胆草腺毛与苦蒿素两者之间的关系,本试验在确立了金龙胆草腺毛形态、结构及其苦蒿素分泌功能的前提下,探究了金龙胆草腺毛密度及苦蒿素分泌响应UV-B辐射的规律;并结合转录组技术,初步挖掘了调控腺毛发育的基因,为调控腺毛发育、促进金龙胆草苦蒿素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利用显微观察技术对金龙胆草表皮毛进行了分类和形态结构的鉴定。结果显示,金龙胆草表皮毛主要有线状毛、钩毛和头状腺毛三种。DAPI染色结果显示三种表皮毛中只有头状腺毛具备腺毛所拥有的细胞基础;只有头状腺毛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自发荧光,且能被罗丹明B染色后发出荧光。这些现象说明头状腺毛是金龙胆草叶表上唯一的腺毛,而线状毛和钩毛属于非腺毛。同时通过测定不同叶位的叶片头状腺毛的密度与苦蒿素含量,发现随着叶片的衰老,腺毛密度和苦蒿素含量不断降低,两者之间相关性指数均高于0.9,呈现极显著的强正相关性(P<0.01);利用甲醇冲洗法提取腺毛中的苦蒿素,发现叶片中全部的苦蒿素被提取出来。以上结果说明:头状腺毛是金龙胆草苦蒿素合成分泌的主要场所之一。(2)经过UV-B处理的金龙胆草叶片,近轴面的头状腺毛密度不断降低,降幅达54%;远轴面腺毛密度则不断增加,较对照组最高增加了83%。与此同时,UV-B处理后总腺毛中苦蒿素含量从对照组的0.61%最高上升到处理后的1.55%。对近轴面和远轴面苦蒿素含量分别进行提取测定,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比例从0.25:1变为了3:1。进一步的试验发现,不同时间段(0、3、9、24 h)UV-B处理下近轴面和远轴面中苦蒿素含量的比例从1:9转变为了2:3最后稳定在3:2。通过改变UV-B处理方向后发现,近轴面和远轴面腺毛中苦蒿素含量比例从单独给近轴面进行UV-B处理后的2:1转变为了同时给近轴面和远轴面进行UV-B处理后的1:1.2。综合以上现象,推测UV-B辐射处理后金龙胆草远轴面腺毛增多,合成更多的苦蒿素后运输到腺毛密度减少的近轴面,较对照组分泌更多的苦蒿素。(3)收取经UV-B辐射一周后的五月龄金龙胆草叶片与未经UV-B处理的对照组叶片,并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了38.78 G的干净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筛选。从所有的2993条差异表达的基因中鉴定出了21条苦蒿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筛选得到了27条差异表达的PDR萜类转运蛋白基因,这些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大多被上调,推测可能参与了苦蒿素从远轴面向近轴面运输的过程。最后,筛选了差异表达的MYB、AP2/ERF、WRKY、C2C2、NAC和bZIP等7个家族转录因子基因共86条,其中MYB基因占据最多,共24条。进一步对这些差异表达的MYB基因进行建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被显著上调或者下调的基因大多被聚类在拟南芥MYB家族的SG1、SG14、SG15、SG16、SG17五个亚家族中,这些亚家族中的基因被报道在参与细胞分化尤其是植物腺毛的发育进程中发挥作用,猜测这些基因可能在金龙胆草腺毛的发育响应UV-B胁迫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1个差异表达的MYB基因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7个MYB基因呈现上调表达的趋势,剩余4个MYB基因表达量则被下调,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
其他文献
自然杂交被认为是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为生物多样性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和动力。而在小麦族多年生的物种中,不同属、种之间发生自然杂交的现象并不少见。小麦族植物中包含大量多年生的牧草资源,其中曲穗草属(Campeiostachys)是一个含有St、Y和H基因组的异源多倍体分类群。在四川省红原县的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试验地里,种植着许多不同属、种的具有抗旱耐寒作用的多年生小麦族牧草。在种植短芒曲穗草(Camp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如何将文化通过景观设计传承下去,已经成为各城市规划等部门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基于莫里斯的符号学方法论,以古蜀文化景观符号为对象,根据文化符号的景观应用机制,对古蜀文化符号进行解读,然后对古蜀文化开发较为成熟的五个场地——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德阳市南公园、望丛祠、金沙遗址博物馆、天府广场进行实地调研;最后,得出古蜀文化符号的景观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隶属于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冰草属(Agropyron Gaertner.),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冰草属的模式种。冰草为异花授粉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仅含有P基因组,包括二倍体(2n=14)、四倍体(2n=28)及六倍体(2n=42)。冰草在抗旱、抗寒、耐盐碱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而广泛用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赖氨酸对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并且基于不同标识确定生长中期草鱼赖氨酸的需要量。本试验选取540尾(164.85±0.79 g)健康草鱼,随机分配到18个网箱中,每个网箱30尾鱼,3个网箱为一个处理,共6个处理,分别饲喂含不同水平赖氨酸(5.6、8.5、11.6、14.4、17.5和20.7 g/kg)的等氮日粮,试验期为60天。生长试验结束后进行
高温胁迫是植物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高温胁迫常常会改变植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状态,进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繁殖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植物为了应对高温胁迫已经进化出复杂的机制来抵御高温造成的损伤,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可以调节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等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在植物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中起着
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tibetanum Shao)、云南铁壳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和新疆稻麦(Triticum petropavloski Udats et Migusch)是我国特有的3个普通小麦亚种,它们具有特定的地理分布、明显不同于普通小麦的形态学特征,具有抗病、耐逆等优良性状,是可用于现代小麦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2n=42)属于世界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迄今为止已有8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在世界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在解决人类温饱的同时也为人类提供重要的营养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小麦食品的品质愈来愈重视。小麦醇溶蛋白致敏的发现、国际上对小麦的生物强化挑战、健康谷物项目等工作的推进使营养和健康已成为近10年国
本试验以幼草鱼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对其生产性能、肠道结构的调控作用。本试验选择均重为25.73±0.04g的健康草鱼1260尾,进行60天的生长试验,共设7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不同水平赭曲霉毒素A(设计水平为0、400、800、1200、1600、2000和2400μg/kg;实测值分别为0、406、795、1209、1612、2003和
本研究旨在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和多源大数据来探究一个经典的竹文化公园受欢迎的原因,以期能够对相近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研究以成都市望江楼竹文化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用户的在线评论进行大数据文本挖掘,识别出其潜在的重要维度,以指导调查问卷的设计;然后,展开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对用户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的相关公园属性;最后,对筛选出的部分重要属性
城市是人们集聚性进行生产生活的地方,城市园林空间更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必要场所,但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城市气候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通过风景园林要素合理改善城市小气候从而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变得至关重要,水体作为关键的风景园林要素之一,对城市小气候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从园林水体入手,在西南地区独特的气候背景下,以成都市活水公园的水体为研究对象,在夏冬两个季节探究不同状态下的水体对小气候的改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