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因其长循环寿命和高能量密度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电子设备。但是随着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设备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商业化的石墨负极材料已经无法满足锂离子电池对高比容量和高安全性的需求。因此一些具备高比容量和高安全性特性的新型负极材料得到了广泛研究。但是这些材料在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论文选取合金型锂化机理的硅,转化型锂化机理的Co3O4和Fe3O4,锂金属作为高比容量负极材料的研究对象;嵌入-脱出型锂化机理的Li3V04作为高安全性负极材料的研究对象。针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结构设计入手,通过针对性的结构设计进行材料改性。同时结合制备方法的创新,建立普适的制备方法学,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主要开展了如下四部分工作:(1)电泳沉积制备高容量硅基负极;(2)电泳沉积制备高容量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3)高容量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结构锂金属负极;(4)形貌调控喷雾干燥法制备高安全性Li3VO4负极材料。(1)电泳沉积制备高容量硅基负极。利用有机分散介质中的一步电泳沉积法制备出可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无粘结剂硅电极。通过电泳沉积的共沉积过程,纳米硅和乙炔黑颗粒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3D多孔结构。这种3D多孔结构不仅提供缓冲空间缓解循环过程中Si体积变化带来的结构应力还可以缩短锂离子扩散路径增强锂离子传导。在不同沉积时间对比中,电泳沉积5秒得到的电极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因此被选作与传统涂覆法制备的纳米硅电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PD制备的纳米硅电极具有更小的循环容量衰减率和更优异的倍率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硅电极的循环性能,改进电泳沉积法制备出碳包覆纳米硅/还原氧化石墨烯(Si@C/rGO)复合电极。在这一特殊纳米结构中,高比容量的纳米硅表面被无定形碳均匀包覆并填埋于石墨烯片中形成完整、牢固的导电框架。电化学测试表明Si@C/rGO复合电极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0.1 A g-1电流密度下容量为1165 mAh g-1,三倍于石墨)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1 A g-1和2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容量保留率分别为96.8%和95.4%)。(2)电泳沉积制备高容量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利用一种新型电泳沉积方法制备得到Co3O4/石墨烯(Co3O4/G)复合电极以改善Co3O4负极的电化学性能。通过EPD过程,Co3O4纳米立方块均匀的填埋在石墨烯片层之间形成类三明治结构。得益于石墨烯优异的柔韧性和类三明治结构内部大量的空隙,循环过程中电极可以保持良好的结构完整性和畅通的电子导电网络。而且复合电极的动力学过程为快速的表面控制锂化过程。因此Co3O4/G复合电极具有高比容量和良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此外也利用原位电化学XRD技术对锂化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①在首圈放电过程中,观测到具有较小体积变化的LixCo3O4中间相;②通过类三明治Co3O4/G复合结构设计发挥出了 Co3O4的理论容量;③详细研究了 Co3O4/G复合电极的锂化过程发生的晶体结构演变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子导电率和降低材料成本,以Fe2O3,GO,CNTs为原料电泳沉积制备得到Fe3O4/CNTs/rGO复合电极。即使无粘结剂存在,电极的结合力和机械强度也完全满足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需求。在这一复合结构中,Fe3O4纳米颗粒之间由CNTs连接成一个导电整体并被rGO包裹形成牢固的导电网络。与商业化纳米Fe3O4颗粒相比,电泳沉积Fe3O4/CNTs/rGO复合电极表现出明显更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10 A g-1高电流密度下具有540 mAh g-1的高可逆容量,1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450圈容量仍能保持在 1080 mAh g-1)。(3)高容量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结构锂金属负极。通过对锂金属负极的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将气相生长碳纤维3D导电基体涂覆在玻璃纤维滤纸上构建复合结构锂金属负极以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和增强循环稳定性。通过此设计,电极在酯类电解液中0.5 mA cm-2电流密度,2.5 mAh cm-2面积比容量条件下可稳定循环100圈(965 h),库仑效率保持在91.1%。(4)形貌调控喷雾干燥法制备高安全性Li3VO4负极材料。利用形貌调控喷雾干燥法和后续热处理过程制备得到介多孔Li3VO4/C空心球。此复合负极材料的独特结构具有同时提升锂锂离子传输和电子传导的协同效果,因此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采用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改进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出类蜂窝状Li3VC4/C/rGO(HC-LVO/C/G)三元复合材料。在这一特别的结构中,碳包覆的Li3VO4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rGO片层上共同聚集成类蜂窝状微米团簇。无定形碳和rGO组成的复合保护层可以避免Li3VO4纳米颗粒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并提升其电子电导率。此外,类蜂窝状结构可以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路径并有利于换机循环过程中的结构应力。因此与传统固相法制备的Li3VO4/C复合材料相比,HC-LVO/C/G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倍率性能和长循环寿命(10 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容量仍可保持在312 mAh g-1的较高值)。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法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也是支撑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和防范社会风险迸发的重要场域。全周期管理作为一种系统管理理念,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补齐社区治理体
邢台市内丘县第四中学是冀南大地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基础条件不高,若坚持单一化,走大文大理发展之路,学校发展的空间势必被挤压得越来越小。然而最近的短短5年时间,内丘四中
近年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两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对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可逆脱嵌锂离子的负极制备成为锂离子研发的关键所在。目前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已使其比容量达到360-365m Ah/g,非常接近石墨的理论比容量372 m Ah/g,很难再有突破。而具有4200 m Ah/g高理论比容量的半导体硅则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然而硅在循环过程中
丰富的资源、超高的比容量(4200 m Ah/g)和理想的充放电平台使硅材料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储能材料。但硅材料在应用中面临着易团聚、产生巨大积极变化(300%-400%)、结构崩塌而导致性能急剧衰减,低循环稳定性等问题,这限制了硅材料的进一步使用。目前,硅/碳复合材料是提升硅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简单地两相复合使得纳米硅难以均匀、稳定的分散在体系中,其与电解质接触会发生许多副反应,从而
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电力储能系统已被视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目前,电力储能电池主要以锂电池为主,如何提高锂基储能电池的容量是当下研究的热点。硅作为当前最有可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之一,具有比容量高、工作电压高、原料储量丰富等优点,在锂基储能电池负极方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硅基材料在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容量衰减快,严重制约其发展及应用。本文通过将硅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开发对于推广纯电动汽车和缓解能源危机具意义重大。硅基材料因为具有远高于目前石墨负极的理论容量,是公认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硅较大的体积变化导致电池循环稳定性差,容量衰减严重,极大地阻碍了硅材料的实际应用。而体积变化更小的硅氧化物循环稳定性相对更优,是下一代负极材料最佳的候选。本论文针对硅氧化物材料(SiO_x)开展了一系列结构和组分的调控,研究了不同氧含量、硅的
现今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个人便携电子器件和电动汽车等领域。随着相应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
球囊霉素是丛枝菌根真菌(AMF)的菌丝和孢子释放的一类特殊糖蛋白,在土壤中称为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 GRSP),难溶于水,因具有许多特殊的功能
目的:探讨伴CDKN2A缺失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诊治的534例初诊ALL患儿,均符合CCCG-ALL 2015方案入组标准。分析比较CDKN2A缺失组与CDKN2A非缺失组在初诊时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危险度分层、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