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GC探测器的宇宙线测试和NSW系统的muon重建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07月,大型强子对撞机(LHC)[1]上的ATLAS[2]和CMS[3]实验发现了质量为125GeV的新粒子。该新粒子与标准模型(SM)[4]预测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5][6]相匹配,这是粒子物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希格斯玻色子被发现后,为了更好的研究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质并寻找新物理现象,LHC和ATLAS、CMS都需要进行升级。LHC的升级将提高对撞能量和亮度,这将使ATLAS探测器工作在更高的辐射环境中,对探测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些探测器因无法满足要求而需要更换。ATLAS升级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称为Phase-Ⅰ和Phase-Ⅱ。前者主要解决ATLAS前向区muon误触发率过高和量能器的trigger delay问题,后者将更换大部分硅探测器以及muon系统的电子学,以应对数据量大幅提高所带来的挑战。ATLAS端盖区域的muon系统由三层muon探测器组成的圆盘(一个Small Whell和两个Big Wheel)和相应的磁铁系统组成。SW由MDT,TGC以及CSC探测器组成,BW由MDT探测器组成,用于在磁场中测量muon的三段径迹,从而通过其偏转来获得动量信息。muon触发系统由紧贴中间BW的三层同样尺寸TGC圆盘组成,通过粗略的muon偏转标记大动量的muon事例从而触发DAQ进行数据采集。Phase-Ⅰ阶段的muon系统升级使用抗辐照的MM和sTGC探测器组成的NSW(New SW)来替换原有的SW探测器,以改善MDT在强辐射环境下的性能下降问题,并且纳入原有的muon触发系统,和三层BW一起降低端盖的muon误触发率,这对于未来大数据流采集压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论文工作主要包括对山东大学建造的sTGC进行宇宙线测试和NSW系统的在线触发模拟工作,研究sTGC探测器的性能,并在模拟中研究真实探测器的性能指标,研究NSW系统重建muon径迹的能力,对于理解NSW系统的性能和后期刻度具有前瞻性意义。论文详细介绍了对sTGC探测器的结构特征,宇宙线测试系统的结构,宇宙线测试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了所测试的sTGC探测器的位置分辨率,探测效率,准直修正结果,统计了测试的所有sTGC探测器的性能指标。论文还详细介绍了 NSW系统的muon事例模拟,径迹重建,影响效率的具体因素,理想NSW的性能指标,以及引入实际探测器性能后对NSW性能的影响,得到真实探测器所能实现的性能指标。
其他文献
手性纳米结构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它与生命起源和基因传递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手性现象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尺度,包括微观纳米尺度到宏观的星系尺度。目前人们可以通过在有机材料中引入手性基团、手性或者非手性分子自组装等方式获得具有长程有序的手性超分子结构。而螺旋结构中的电子涡旋束可以产生明显的轨道角动量(OAM)。由于手性螺旋结构产生的OAM,具有手性螺旋结构的手性超分子材料具有自旋选择效应。一般
量子相干性是量子力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完成各类量子信息处理任务的必要资源,它已被广泛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热力学、量子精密测量以及量子生物学等众多领域。随着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量化量子相干性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任务,自2014年首个相干度量框架被提出之后,迅速成为了国内外的热门研究课题。量化量子相干性领域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寻找有效的相干度量并基于相干度量探索相干性与其他量子特性如量子关联之间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扩散过程被证实不满足Fickian定律,例如在生物细胞中的信号传导,神经细胞中的反常的电扩散,动物的觅食行为,黏弹性和粘塑性流动以及地下水中的溶质的迁移等。而分数阶偏微分方程在描述反常扩散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所以近些年来,分数阶微分方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分数阶微分方程已被成功应用于各学科和工程领域,例如,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物理学,金融学,化学等许多领域。对于布朗
研究背景高血压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评估肾损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进行综合防治,从而延缓高血压肾病的进展,对阻止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和低叶酸(folic acid,FA)现象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普遍存在,而HHcy可协同增加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但关于HHc
Mark and Cell(MAC)方法是交错网格上的一种有限差分方法,是公认的处理Stokes问题和Navier-Stokes问题中最简单且最高效的方法之一,此观点在文献[35]和[40]中都有提到。MAC方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Lebedev[48]和Daly等人[21]提出的,直到1992年,才由Xicolaides[60]以及Nicolaides和Wu[61]通过将MAC方法转化为有限体
团簇科学是一门涵盖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化学、表面化学及纳米材料等领域的交叉学科。深入研究尺寸依赖的团簇结构稳定性与反应性有利于揭示物质结构演变规律与纳米催化微观机制,也是研发功能性团簇基因新材料与新催化剂的前提和基石。过渡金属团簇具有特殊的d或f电子结构,往往表现出一些多样有趣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成为了当前团簇研究领域的最重要研究对象之一。但是这些金属的金属-金属键能相对于它们与氧的
以氮化硼、石墨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MXene、黑磷、CrI3和MoSi2N4等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电子、光学和力学等性质,一直吸引各学科领域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它们同时在纳米工业的应用上展示了巨大的前景。目前,这些已被发现的二维体系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研究领域,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和黑磷是光电领域的明星基材;MXene/石墨烯被广泛用于的电极阳极;CrI3/VSe2作为自旋电子学研究的重
在宇宙学大尺度上,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是目前天体物理的最重要、最活跃的研究方向。在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天文学研究上,星系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星系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其内部发生的各种天体物理现象的形成和演化。另一方面,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小尺度环境上,对近邻星系的动力学演化和化学演化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星系内部发生的物理现象以及星系本身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在大尺度环境上,
轻量化结构设计是提高飞行器飞行、运输能力和降低能源消耗的迫切需求,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铝锂合金凭借其密度低、弹性模量高、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损伤容限性良好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和航天等领域,已逐渐成为2xxx和7xxx系铝合金的主要替代材料之一。但空天领域严苛的服役条件以及复合材料迅速发展带来的冲击,给铝锂合金结构件的精度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虽然我国已基本具备独立制造先进铝锂合
传统夸克模型将强子分为由三个夸克构成的重子和由一对正反夸克构成的介子。不能由传统夸克模型解释的强子通称为奇特强子。这些奇特强子是未被量子色动力学所排除的,它们包括多夸克强子、受耦合道效应影响明显的强子等。势模型曾对普通重子和介子的性质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和预言,但2003年以后,实验上陆续发现X(3872)、Y(4260)、忍(3900)等30多个超出夸克模型的重味奇特强子。LHCb实验组曾公布两个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