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诗的以典咏怀手法——杜诗用典研究之一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杜诗以典咏怀手法展开讨论,作为杜诗用典系列研究的第一步。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简单交待了选题意义、研究视角和研究框架。 第一章针对学界对用典问题研究不足的状况,着力于为本文研究搭建一个理论和背景的平台。第一节界定了用典的概念、特性、构成和功用。第二节梳理了杜甫以前诗歌用典的概况,整理出这样一条线索:诗歌用典是随着文人诗的发展而发展成熟起来的,其结合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学关系的处理与用典的关系;二是诗人主体性的高扬、诗歌表现内涵的扩大和深化与用典的关系;三是格律诗的发展与用典的关系。在这样的梳理当中,本文选题“杜诗的以典咏怀手法”在整个诗歌用典史中的位置得以呈现:它完成于第一次诗歌用典高峰之后,是在正确处理诗、学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扬诗人主体性的条件下,诗歌表现内涵向纵深发展的要求与用典有机结合的结果。 第二章梳理了“以典咏怀”手法的前后相继关系以及在诗坛大风气背景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到了杜甫,诗歌用典在功用上发生了重要转变,由说理证义、隐喻寄托、夸饰炫博转向表情达意。另外《文选》(李善注本)的流行也从侧面说明了这种转变的时代背景。其次,在转变功用的基础上,杜诗用典大力在题材上进行了开拓,在咏怀诗以及具有咏怀性质的诗歌中大量用典,一方面扭转了从齐梁到初唐时期大量在干谒诗、赠答诗、应制诗、咏物诗中以典夸饰炫博的风气,另一方面继承了阮籍、庾信、陈子昂以来“以典咏怀”的手法,并甩掉了隐喻寄托的生涩和枯燥,用典故来抒写更加复杂和个人化的情感怀抱。 第三章对杜诗以典咏怀手法展开了具体分析,主要采取量化统计、作者研究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列表统计发现,杜甫咏怀诗(以及带有咏怀性质的诗)对典故的取用完全服务于抒发个人情感怀抱的需要,与其身份定位、理想怀抱、命运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在典故中融入强烈的身世之感而达到了浑融之境。此外,杜诗中有不少典故以某些历史人物为中心,形成一个个典故群,尤其是那些截取一个人物不同故事以成典的典故群。本章第三节以有关司马相如的典故群为例,具体分析了这些典故如何在诗中与杜甫各个阶段的遭遇和怀抱一一呼应,以形成“心象之整体”,于杜甫晚年咏怀之作中被引用之时,触及其一生心事,造成秘响旁通的艺术效果,深化了咏怀的境界和内涵。 最后的余论部分对两个问题作了简单阐述。第一,为了服务于诗歌格律化的需要,杜甫对典面的处理更加讲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典面的字数上,杜诗(尤其是格律诗)用典呈现出精炼和压缩的总体努力。此处与李白“流水用典”进行了简单比较。二是杜诗用典在词法、句法上服务于格律诗的需要,常常用于对句当中,表现出一些特点。三是受到声律的限制,杜甫在诗中用典时,对典故词进行了改造,使之在平仄押韵上更符合格律诗的要求。笔者在余论当中谈到的第二个问题是诗赋合流与诗歌用典发展的关系,这毫无疑问对杜诗用典特点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90年代由于文化研究浪潮的强力冲击和渗透,文本分析被视为雕虫小技而逐渐被抛弃,文化研究独占鳌头,中国语言学批评面临着解体危机。学界在忙于文化研究的时候,也将曾经热闹繁盛的
从宏观力学出发 ,通过理论解析和反复试验 ,提出了圆柱体平板镦粗和平砧拔长新理论 ,在此基础上 ,提出一系列新锻造工艺 ,如锥形板镦粗、L Z锻造法、新 FM锻造法等。从热力学
在群星灿烂的当代文坛上,徐坤也许不是最为闪亮的一个,但却是颇为独特的“这一个”。她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突起于文坛上的知名女作家,她的小说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大奖,转
本文首先介绍了cdma20001x(下简称1x)网络结构并讨论1x相对于原有系统的升级及各种组网方式的比较 ,然后介绍了1xEV_DO的网络结构 ,最后着重分析了1x网络与1xEV_DO网络之间的切换问题。
形式永远是形式,内容永远是内容,再好的形式载体都需要优质的内容产品作为有力支撑。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经历了艰难的开端和稳步的发展。回首这十余年漫长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这为我国开展采矿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德采矿科技领域交流明显增加,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
A l-mm-diameter electromagnetic micromotor was developed as a crux component for MEMS application. The motor has a novel layer structure with a 1-mm-diameter ro
本文围绕着韩国丧葬及祭祀仪式的一些具体操作细节并结合丧葬及祭祀仪式的一些实例来探讨传统儒家文化对韩国丧葬及祭祀习俗的影响,儒家文化源远流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