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儿科医护荒”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儿科医护人员工作负荷重、工作时间长、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等诸多问题也日趋凸现。在适应“全面二孩”政策对儿科医护人员的迫切需求和应对“患多医少”、儿科医护人员工作超负荷的背景下,如何能够构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儿科医护人员激励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然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首先,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基础上,对D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及其激励进行了概述,然后通过采用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并对D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展开了较为详细、深入的现状研究。通过研究发现,D医院主要采用了年度绩效考核激励、荣誉性激励、职业发展激励等方式来激励儿科医护人员;此外,基于D医院334名儿科医护人员的调查,对该医院儿科医护人员激励进行了评价。然后,在上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D医院儿科医护人员激励在薪酬性激励、情境性激励、发展性激励以及工作性激励四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基于此,分别从国家政府层面、医院层面、医护人员个人层面寻找了该医院儿科医护人员激励不足的原因,即政府部门的相关法规、制度等体系建设不完善;医院方面的儿科激励机制不够合理;儿科医护人员自我发展规划缺乏。最后,本文根据前文D医院儿科医护人员激励的案例研究,认为公立医院儿科医护人员激励的优化可以通过以下三条路径进行:一是政府层面,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人事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二是医院层面,领导更新人事管理理念,建立长效多元的激励制度,完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三是个体层面,如儿科医护人员需要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公共服务精神,并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儿科工作者积极性不高的深层影响因素,为防止“儿科医护荒”提供理论依据,继而对提高C市乃至我国公立医院儿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提供有益的补充,为医院管理者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能够弥补针对儿科医护人员激励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并为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以及如何激发儿科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等实践提供相关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