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概率联合控制随机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分析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众多集传感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于一体的资源受限(计算、存储能力和能源等方面受限)的嵌入式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互连组成的网络。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各节点能够协同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覆盖区域中各种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将其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一项极为重要的新兴技术,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很强的应用相关性,即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包括硬件平台环境、通信协议等),以达到使开发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很好的契合应用场合的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各方面应用将日益增多,现有的一些协议已不能很好的满足这些要求,因此需要引入一些新的协议。本文在对现有的随机多址技术、多通道技术及基于竞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进行了一定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主流的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在网络负载较高时性能明显下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多概率联合控制随机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以进一步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较高负载时的信道利用率、减少能量消耗,并满足多种优先级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该协议适用于长期工作在较高负载状态下以及突发性传输数据量较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的控制思想为:在信道忙期间采用两种概率分段控制的P?检测控制方式,即将信息分组传输期划分为分组发送时间“1”和传输延时期“a”两部分,在分组发送时间“1”内到达的分组以概率p2持续侦听信道,在传输延时期“a”内到达的分组以概率p3持续侦听信道,并在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发送分组;而对于在信道的空闲期间内到达的分组,按P?坚持的策略以概率p1进行发送。通过对三个概率值不同组合的选取,以保证系统在不同负载下能具有较优性能,并增加了控制的灵活性。协议引入了多通道机制,按照业务优先级越高则允许使用的信道数越多,同时兼顾各优先级公平性的原则,将各优先级业务对信道的占用进行了分配,以满足高优先级业务的高QoS需求,也保证了系统的公平性。之后,本文运用平均周期分析方法对协议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出了系统吞吐率、各优先级吞吐率、平均传输延迟、单位时间平均能量消耗等网络性能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并对协议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和分析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协议控制下,系统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QoS)。最后,本文对该控制协议在GAINZ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平台上的实现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协议控制程序进行了实验测试。
其他文献
传统的机器学习技术假设所有的错误代价相同。然而在真实世界的问题中,不同的错误往往会带来显著不同的损失。代价敏感学习试图降低总体代价而非简单的减少错误次数。由于此类
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净化环境,同时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对于公路绿化评价也显得极其重要。而现阶段,对于公路绿化的评价仅仅停留在手工与纸质阶段,完
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各种应用系统的日益增多,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就显得极其重要。要实现这一点,除了依靠设备和应用系统自身的可靠性,还必须依靠一套有效的监
学位
地铁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承载着大量的旅客,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建设和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面临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对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复杂度的不断增加,设计错误的数量也在呈上升趋势。由于速度及模型正确性的约束,硅前验证已经不能保证没有设计错误遗留到硅后阶段。而且随着工艺的发展,硅片中
共享式数据中心利用虚拟化技术在满足各个应用对资源动态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解决了数据中心由于资源浪费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服务部署系统利用资源模块化和资源的
云计算是继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和分布式计算后的又一新式的商业计算模型。它展示出五种新颖特征:快速弹性伸缩、资源池、按需自助获取服务、广泛的网络接入、可度量服务,这些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页木马这一新形态的恶意代码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最主要的安全威胁之一。由于其具有被动传播、可利用浏览器提供的客户端执行能力等有别于传统恶意代码
科学计算网格(ScGrid)的开发源于建设“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环境建设与应用”,希望建立一个能够把各学科计算应用集成到统一的网格环境,推动超级计算应用水平的提高,为科研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顾客和商家对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需求日益强烈。然而当前的电子商务推荐系统大多是采用以用户为基础进行构建的。同时,由于系统建立之初,顾客对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