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渔钓诗词研究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发展至唐代,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唐代诗歌成为诗人抒情、言志的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文学形式,作品题材和风格多样化,作者身份多元化,反应了唐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展现出时代的精神。唐诗中与渔钓有关的诗词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比例。  渔钓诗词,即以渔钓为创作题材以诗歌形式表现出来的作品。渔钓,源自我国远古时期的渔猎,最初的时候,渔猎是先民们获取食物的一种方式(生产方式),后来慢慢演变为一种具有悠闲趣味的休闲活动,后经过儒释道文化的熔铸,其渔钓方式和文化内涵渐渐稳定下来,成为历代诗歌反复歌咏的母题,至唐代确切地说是中晚唐而蔚为大观,达于鼎盛。和其它题材相辉映,渔钓诗词在这个时期显得格外突出,当时文人受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赋予渔钓以新的意义。从主题取向上来说,由初盛唐借渔钓表达功业理想用世情怀,到安史之乱后的崇尚隐逸重视生命的本真,而自觉疏离政治归于渔隐,渔钓诗词在唐诗史上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它从一个视角再现了诗人们的主观情感,价值判断,承载着文人们独特的人生选择和审美取向。从艺术的角度考察,渔钓诗词中人物形象具有多样性,有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也有借以抒写怀抱的生活形象、历史形象和虚拟形象。而鱼意象在作品中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内涵,它可以象征功名利禄,还可以与佛性相通。渔钓诗词的中的修辞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比兴、象征、典故等不一而足。  唐代渔钓诗词的出现和繁荣,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唐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从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形象看文人心态。  第一部分,才子佳人小说研究综述,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二十世纪前,呈现出两种趋势,同类小说家们大多赞成才子佳人
良心不安是一种心理信号,是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越过或即将越过超我界限的警告。    为什么人会良心不安,会有罪恶感,并因此痛苦不堪,千方百计寻求解脱呢?  弗洛伊德把良心、内疚感看作是人类文明的动力。他认为,人格是受超我约束的。超我是社会规范的化身,而罪恶感、内疚感、良心不安等,实际上就是人对自我与超我之间紧张关系的体验。社会之所以能够走向文明,就是通过减弱和消除个人邪恶的、危害社会的欲望,来实现
烦恼的安馨:我是一个性情温和、待人体贴的女孩子。从小到大,身边的人都喜欢和我交往。因为我总能用理解的话语化解朋友心头的烦忧,用诚挚的态度给朋友痛苦的心灵带来温暖和抚慰,朋友都把我当成最可信任的倾诉对象,有了烦心事都愿找我,我把朋友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当做为人处世的一种肯定。几年来,我不知疲倦地将别人的痛苦、烦恼悉数全收,最后保准让对方脸上绽放笑容。  可是,我越来越觉得做这样的“天使”并不快乐。因为
这是一个影像的时代,又是一个DIY的时代。若干年前,我们还想尽办法去搞点A片来看;现在,自己拍摄成人性爱的人越来越多了。套用一句流行语:性爱录像,今天你拍了吗?    陈冠希激情一拍,留下后患无数。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离奇曲折的情节发展堪比年度最热门电视剧,而系列艳照通过网络“光速”传播,不仅让当事人难以招架,还导致一众情场中人人心惶惶,害怕自己曾经的艳照也会有东窗事发的一日。  
张恨水是在中国新旧交替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在新文学作家为了中国文化、文学的转型而竭力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文学时,他却凭借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反其道而行之,始终坚守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