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认同变化发展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rx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教育心理学中语言学习的非语言结果即自我认同变化,是指由于语言学习涉及的获得新的文化观念的自我行为方式变化。上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兰伯特在其社会心理模式中指出因二语学习而产生的两种自我认同变化:附加性变化和消减性变化。之后国外诸多学者纷纷就此问题展开研究,但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移民身上。国内相关研究发展相对晚而少。2003年高一虹在其博士论文中发展了兰伯特的理论,提出一种增值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生产性双语现象。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理想的学习模式。尽管高一虹及其团队之后一直研究外语学习对大学生自我认同变化的作用,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大城市外语或综合类院校中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的关系上,忽视教师自我认同,信念等对学生良性自我认同形成发展的重大影响。本研究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级的文科、理科及工科四个非英语专业学生及该校大学英语教师为受试对象,了解该校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认同发展现状;专业及性别对其自我认同变化的影响;教师、学生自身及社会应该如何着手于促进学生良性(生产性)自我认同变化,以便丰富相关研究并对大学英语教育给出些许启示。研究分两条线索:一条以问卷调查为工具,调查内容为学生的自信心变化,生产性变化,附加性变化,消减性变化,及零变化五个方面(本研究默认生产性变化,附加性变化,消减性变化隶属文化认同变化)。在对所得数据用单元方差处理和分析后,分别得出性别及专业对学生自我认同变化的影响情况。问卷发出178份,回收172份,远远超过80%要求,因而有效。另一条线索采取非结构性访谈的研究方法,分别对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访谈。教师访谈对象是从该校大学英语教研室教师中根据职称,年龄,教龄,学生评教及研究者的观察等选出的,访谈主题为教师自我认同发展,教师信仰,对中西文化的态度,教学中如何处理等;学生访谈对象为在178名受试中分层随机选取的4名学生,主要获取影响自我认同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自我认同情况的深度理解。两条线索的总体研究发现如下:该校新生因英语学习自信心幅度变化最大;文化认同方面,附加性变化为自我认同的主体变化形式,伴随着消减性和零变化等形式。生产性变化在极少部分好学生中偶有表现;女生在英语学习中相对男生而言有更敏感的成功感和挫败感;文科专业学生较理科专业学生,而理科专业学生又较工科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历更明显的自我认同变化;学生的自我认同发展与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密切相关;外语学习与社会环境是一个互动发展关系;大部分语言教师认同文化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出现的西方文化会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但由于社会及校方对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重视,他们教学中仍强调语言技能的巩固和提高;语言教师的文化教学多基于生活阅历和教学经验,理论上不成系统。之后,作者多角度(学生、教师、社会)提出对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生产性变化的建议。论文共包括五章,分别是:开篇介绍,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及结论,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建议。
其他文献
【正】 在我国社会中开始的物质生产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改革,其目的是加速国家的发展。无论是已开始的改革的实质和前景,还是这些变革的可能前提。都需要从哲学高度加以理解
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实践能力,文章阐述了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又具体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听说教学策略,包括优化听说语篇材料;创设听说课堂教学情境;重学生课外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