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的十八位农民冒天下之大不韪,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从此拉开了。此后,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益基本释放完毕。现在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也需要上一个台阶。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太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主要表现为土地经营细碎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粗放利用、撂荒现象严重、土地规模效益等。为了解决土地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用地观念,加强土地管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流转已经成为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土地流转是将每家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耕种,它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加快城镇化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为了实现土地的流转,必须有农民放弃土地的耕种,从土地经营中解放出来去从事非农产业,即劳动力转移。其实,每年都有大量的的农民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外地务工,2015年数量已经达到2.74亿,超过全国人的五分之一。他们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从事着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工作条件差,而且收入也不高。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一直游离在城市的边缘,子女受教育问题一直存在,很难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每年底都会有返乡潮现象。加上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很难享受到像城市一样的社会保障资源。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很多农民不愿放弃土地,恋土情结严重,所以目前的劳动力转移是不彻底的转移,土地流转的进展也随之较为缓慢。土地和劳动力作为两大基本生产要素,它们的合理配置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采用实地走访和问卷问答的方式深入到安徽省六安市农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的查询,笔者发现六安市存在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不高,转移盲目性较大,当地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等问题,同时当地土地流转信息传播不畅,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土地流转效益不高,合同签订不规范、中介组织发展滞后。接着,对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中存在问题,我们对调研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劳动力转移对土地流转的具体影响,土地流转的转入与转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劳动力转移的因子和其他相关因子作为解释变量,回归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年限、劳动力转移的地点、时间长短、比例以及有无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影响显著。最后,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和实证的结果对加快六安市的土地流转提出相关建议,具体有: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市场、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中介机构和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及职业培训、发展当地非农经济,促进就近转移、鼓励农民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