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拉图在建构“理想国”的过程中,对于城邦政治结构和制度进行了描述,但在这些讨论之中,他透露出对于城邦教育的最真切的关注,对于城邦生活而言,教育才是根本。教育是“理想国”构造中的关键因素,是“理想国”运行的内在机制,是“理想国”存在的必要条件。
本文在对斯巴达、雅典的教育进行分析的前提下,重点论及了柏拉图在建构理想国家的同时又是如何建构道德教育哲学思想的。柏拉图的理念论直接继承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同时也是柏拉图教育理论发生的本体论根据,其价值取向是最终实现“善”的王国,达到真善美的最高统一。
在“太阳比喻”中,柏拉图以善的理念作为最高理念的本体论,并且划分了可知世界和可见世界,这表明柏拉图运用着如下的预设:世界本身是有规则的、符合理性的。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最高目标就是认识善的理念。而“洞穴比喻”的哲学寓言,可以说是一个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无知走向有知,从被遗弃状态走向被拯救状态的神话,它形象地表达了柏拉图的观点:太阳比喻是理念论是终极实在,“灵魂转向”是理念论的基本原理。
接下来是探讨和实现正义。各守其位,各司其职,这个城邦乃是和谐正义的。但是,理想国的和谐秩序的基石更是奠基于个体灵魂有效的秩序中,即理想国是“和谐”的个体灵魂在政治秩序中的必然结果。德性教化就是要在个人的灵魂中,使理性、激情、欲望三个构成部分和谐一致,提高个人对灵魂的自我理解、自我治理、自我更新的能力,以便从个人灵魂的深处引出理性,引导着精神品格向善提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在个人的灵魂中培养起正义、智慧、自制、勇敢的品格。以此为基础,柏拉图更是制定了一套实施这一过程的课程体系和具体原则,其教育思想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阶段。
文末还讨论了“高贵的谎言”如何在城邦生活中成为可能,以及柏拉图基于对知识、无知与模仿的思考,将矛头指向了诗人。柏拉图以“灵魂和谐”为基础的教育观,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现代教育工具性的现状具有批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