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冲击伤(blast injury,BI)是军事医学、创伤医学和灾害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新型爆炸性武器(如燃料空气炸弹等)和多功能武器在战场上开始投入使用、密闭和相对密闭的空间环境以及高原条件下爆炸的发生,使听觉系统遭受的损伤除单纯冲击伤外,冲击波缺氧联合损伤也大大增加。已有研究证实环境大气压减低引起生物对冲击波耐受性降低,推测可能与空气中氧分压低,缺氧使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经受冲击波暴露时,毛细血管易破裂出血,通透性增加使液体渗出增多有关,由此使肺出血和肺水肿更重,死亡率更高。内耳是冲击波和缺氧重要的靶器官。因此,内耳冲击波缺氧联合损伤的研究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利用Ⅰ型生物激波管(biology shock tube,BST)和低氧舱建立豚鼠内耳冲击波缺氧联合损伤动物模型,并观察豚鼠内耳冲击波缺氧联合损伤后早期伤情特点及耳蜗糖皮质激素受体(GR)、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的变化规律,为内耳冲击波缺氧联合损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冲击波缺氧联合损伤伤情分级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 方法: 1.豚鼠内耳冲击波缺氧联合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成年杂色豚鼠6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冲击伤组及冲击波缺氧联合损伤组。正常对照组动物不作任何处理;单纯缺氧组动物低氧舱内吸入10%低氧混合气体1小时,混合气体组成为:88%氮气、2%二氧化碳和10%氧气;冲击伤组利用BST-I型生物激波管致冲击伤,冲击波超压峰值为50kPa,致伤1次;冲击波缺氧联合损伤组在冲击波致冲击伤后,立即置于低氧观察舱内,吸入10%低氧混合气体1小时。观察豚鼠活动状况、呼吸频率等一般情况。 2.豚鼠内耳冲击波缺氧联合损伤早期伤情特点研究:成年杂色豚鼠6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冲击伤组及冲击波缺氧联合损伤组。实验动物分别于致伤前和致伤后6小时检测听性脑干反应听阈。使用统计软件分别计算致伤前后和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致伤后组间的差异。分别于致伤前和致伤后6小时观察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致伤豚鼠观察结束后,每组随机分为A、B两个小组:A组8只豚鼠用碘化丙锭(PI)染色,Leica DFC-480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毛细胞记数,计算毛细胞缺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