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正在全国陆续展开。评价中发现某些指标在地下水中以较高浓度存在往往是由于天然背景含量高所致而非人为活动污染所致。为科学、合理的进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需要拥有地下水水质指标的天然背景含量资料,进行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是我国沿海地带经济发展最快的三大经济单元之一。其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调查发现地下水水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该区以往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缺乏系统全面的水质资料,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特点,选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趋势面分析方法,分别利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SPSS和国际标准计算软件Matlab,对本区Cl-、SO42-、HCO3-、NO3-、F-、I-、NH4+、K+、Ca2+、TFe、Mn、As、Cd、TCr、Pb、Cu等28项指标进行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计算,并初步探讨了各个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各指标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除受元素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控制,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气象水文条件、水动力条件等在宏量组分的形成中起主要控制作用;氧化还原条件对变价元素如Fe、Mn、As、Cr的影响较为显著:沿海地带咸淡水的混合作用对Cl-、SO42-、K+、Na+、Ca2+、Mg2+等组分的分布起重要作用。东江流域地下水随地貌特征(丘陵-台地-冲积平原)呈现良好的水平分带特点,而西北江三角洲流域地下水流动系统相对比较复杂,但总体上Cl-、SO42等几种宏量组分随地形地貌(丘陵-台地-冲积平原)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研究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在时间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80年代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对比,平原区Fe、Mn、As含量呈降低趋势,Hg含量基本保持稳定,硝酸根、总溶解固体呈增大趋势,这与平原区人类改造活动密切相关,另外,海水入侵也是TDS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丘陵区Fe呈下降趋势,但含量基本稳定,总溶解固体虽呈上升趋势,相比平原区变幅较小。本研究得出珠三角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系列,其结果为分析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及其变化提供了科学的参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