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近年来,随着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Thin-section Computed Tomography,TSCT)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查体意识及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体检中得以发现,尤其是临床IA期(clinical IA stage,c IA)NSCLC患者。关于c IA期肺癌患者采用哪种淋巴结清扫方式尚存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随着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Thin-section Computed Tomography,TSCT)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查体意识及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体检中得以发现,尤其是临床IA期(clinical IA stage,c IA)NSCLC患者。关于c IA期肺癌患者采用哪种淋巴结清扫方式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将通过对比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lobe-specific lymph node dissection,LSND)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systema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对c IA期肺腺癌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从而探讨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在c IA期肺腺癌淋巴结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术中淋巴结清扫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并通过对c IA期肺腺癌患者进行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分析,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复发转移,从而改善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根治术的725例c IA期肺腺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状况,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术前合并症、肿瘤大小(cm)、肿瘤部位、肿瘤成分、手术方式、组织学类型、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 L)、淋巴结转移状况、术后并发症、置管时间(d)及住院时间(d)等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校正混杂因素,按照1:1匹配,匹配容差是0.1,最终成功匹配211对患者。分析匹配后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和术后并发症,并对匹配后的患者进行随访以统计每位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数据分析应用IBM SPSS 25.0软件进行,分类变量用例(%)表示,组间的比较应用c(17)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中位数(范围)[M(min,max)]表示,组间的比较应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通过Kaplan-Meier法中Logrank检验比较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组的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RFS)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进一步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按照双侧α=0.1的检验水准,将有统计学意义(P<0.1)和临床意义的指标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中,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调整后的HR值及95%的置信区间(CI)。P<0.05认为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25例c IA期肺腺癌患者。其中男性252例,女性473例;中位年龄为62(31-69)岁;L-SND组228例,SLND组497例。匹配后,L-SND组和SLND组各211例。L-SND组和SLND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7%vs.10.9%,P=0.374)、识别转移阳性淋巴结(9.0%vs.12.3%,P=0.270)、无复发生存率(86.60%vs.77.37%,P=0.492)及总生存率(97.50%vs.97.34%,P=0.961)均无显著差异,但L-SND组的手术时间(135.38±32.42min vs.163.85±39.40min,P<0.001)、术中出血量[100(10~400)vs.100(20~800),P<0.001]、置管时间[4(1~9)vs.4(1~18),P<0.001]和住院时间(10.76±2.38 vs.12.31±3.28,P=0.003)明显低于或短于SLND组。结论1.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理淋巴结转移、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等方面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组具有相似的效果。2.相比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组,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短胸腔引流管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3.在c IA期肺腺癌患者中,肿瘤以实性成分为主和解剖性肺段切除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淋巴结清扫方式并非肺癌术后复发的不良预后因素。因此,可推荐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替代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作为c IA期肺腺癌患者淋巴结切除的清扫方式。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人群中EBV感染普遍存在,全球成人的感染率超过90%,EBV又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肿瘤病毒。EBV表现为潜伏感染和裂解感染两种感染模式,潜伏感染状态是其致癌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EBV核抗原(EBV nuclear antigen,EBNA)和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
目的:评估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umin/Globulin,A/G)、呼吸道感染与常见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免疫分型的相关性,为临床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监测诊断提供理论依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hree 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technology,3D-STI)对肾移植前不同左心室构型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进行评价,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崂山院区肾移植科并拟行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85例。入选标准:(1)原发病为肾脏疾病;(2)规律血液透析1~3年
目的: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为成人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传统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主要靶向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生成方式,而对于肿瘤细胞包绕和细胞外基质界定的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血供模式的抑制效果不佳。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具有保护作用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显示出
目的:探讨三维扫描技术在乳腺癌的保乳整形手术和植入物重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第一部分:分析保乳整形手术后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进行术后评估的科学可行性;第二部分:分析植入物重建手术后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进行术后评估的可行性;第三部分:三维测量体积和公式法估算的体积与阿基米德排水法对比,探讨三维扫描技术对于植入物重建术前手术方式确定的应用价值。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收集了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青岛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肺腺癌患与健康对照者之间以及在早期肺腺癌患者之间的内在血清降解单糖水平差异,探索和分析基于糖组学的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肺腺癌中的辅助诊断和评估价值。方法:在研究中,纳入了268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且T分期小于T2a期肺癌的血清样本,其中包括53例具有脏层胸膜侵犯(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VPI)病理
背景和目的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足部溃疡造成的感染(diabetic foot infection,DFI)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死亡,严重损害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了解DFI患者病原菌分布规律及耐药特点,对于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显示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医院以及不同病情程度DFI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
目的:线粒体裂变因子(MFF)介导线粒体裂变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研究。线粒体裂变主要由MFF和裂变蛋白1介导,而最近的研究发现,二者介导线粒体通过不同方式裂变,但其在疾病中的意义不明。本研究拟探讨高糖作用下足细胞线粒体裂变增加的分子机制,并初步研究MFF介导线粒体裂变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细胞实验:选择小鼠足细胞株MPC5细胞进行体外实验,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
目的通过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分组竞赛教学法应用于中职护生《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与常规教学方法比较,探索分析该教学方法对中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护理软技能水平、期末考试成绩等的影响,为一线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完善中职护理专业赛教融合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职业院校2018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随机选取2个班级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青岛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基因型及其分布特征,了解青岛地区女性HPV感染的流行病学,比较不同年龄、季节、年份感染率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宫颈病变中HPV基因型的分布,为本地区宫颈癌及其他HPV相关疾病的筛查及防治提供指导方向,为HPV流行病学的研究和疫苗的进一步研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青岛市妇女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