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20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启蒙是包括戏剧在内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语境之一。“启蒙”在论文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研究视角,二是价值尺度。由此,本文揭示了90年代中国大陆戏剧(以下简称“90年代戏剧”)赖以生存的现实语境和特殊的启蒙语境,及其对戏剧带来的深刻影响。90年代是当代戏剧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仅总体上对其评价不高,而且往往陷入描述式研究或者价值标准失范的窘境。从启蒙视角来看,在总体走向衰微的格局中,90年代戏剧对五四和80年代的启蒙主题有所继承和发展,并在世俗化启蒙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论文由导论、主体、结语三大部分构成。主体分为上篇、下篇两大部分,共七章。 在导论部分,首先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背景以及90年代戏剧的研究现状。同时指出,如果要更好地研究和分析90年代戏剧,除了把握90年代社会转型和多元化的大背景外,必须确立一个正确、有效的价值尺度:那就是以“人”的自由解放为核心和唯一指归的现代启蒙主义思想。接着,作者对90年代启蒙的特殊语境予以揭示,提出了“世俗化启蒙”的新概念,以及90年代戏剧中“双重祛魅”,即“神圣化之祛魅”与“物化之祛魅”问题。这都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上篇共分三章,主要是戏剧现象的启蒙价值钩沉。第一章到第三章分别对90年代戏剧市场化“转型”及“商业戏剧”现象、“主旋律”戏剧现象、“实验戏剧”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戏剧的市场化转型,不仅改变了戏剧的外在形态及运作方式,同时也带来戏剧的内在层面的诸多变化。特别是商业戏剧的出现,与90年代的世俗化以及世俗化启蒙直接相通,具有进步意义。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以及戏剧体制等原因,主旋律戏剧发生异化,使得其启蒙尝试归于失败,启蒙理想破灭,同时这也决定了90年代戏剧的总体质量和水准偏低。实验戏剧,不仅对戏剧精神和形式的可能性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探索,其总体的精神价值指向也与启蒙具有同构关系。 下篇共分四章,主要是戏剧作品的启蒙精神阐释。第四章、第五章主要论述了90年代戏剧对五四、80年代启蒙主题的继承和发展。在“89风波”后,主流意识形态与启蒙发生“断裂”;“南方谈话”后,世俗化成为90年代的启蒙主题。在这两大背景下,五四以及80年代启蒙主题虽然受到相当的削弱,但仍然在部分作品中得到了坚持和继承,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和深化。第五章重点分析90年代戏剧在对五四启蒙主题(反封建)和80年代启蒙主题(“反左”)的超越中,获得了更为普遍的价值和意义。第六章、第七章则重点研究分析90年代戏剧中的世俗化启蒙问题,并指出这是五四启蒙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在90年代市场化背景下的兴起,具有“补课”的意义。第六章主要论述90年代戏剧中物质财富的追求以及人的身体欲望解放所带来的世俗化启蒙景观。第七章,主要是反思由于传统观念、启蒙的内在冲突等原因,90年代戏剧在世俗化启蒙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当人性或启蒙的内在冲突中转化为作品中的戏剧冲突时,则不仅带来了世俗化启蒙的深度景致,也带来了90年代戏剧作品的启蒙深度和人性深度。最后,论文对90年代戏剧中“神圣化之魅”和“物化之魅”等现象,进行了批判。 结语部分总结全篇。指出通过90年代戏剧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90年代的精神本质,对21世纪戏剧的改革和发展也将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