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中国大陆访谈节目中的会话进行了综合研究。作者采用李悦娥(1996)用于二语学习者的英语会话修正框架作为本论文研究汉语会话修正的原始框架,通过对中国大陆访谈节目中会话实例的分析,阐述并总结了汉语访谈会话的修正模式。另外,本文还从比较了访谈节目中的会话和日常会话的修正差别,从语用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语境的角度分析了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述了访谈节目会话修正的特点。 本论文首先根据问题来源,把中国大陆访谈节目中汉语会话修正分为两种类型:对会话产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修正和对会话理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修正。在此分类基础上,本论文对各类型的修正过程及相关的修正语言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如:谁启动修正,怎样启动修正,谁修正,怎样修正,以及修正的结果。通过对汉语会话修正的分类和修正过程特征的分析,本论文研究结果显示李悦娥的英语会话修正框架基本可以用做访谈节目中汉语会话修正框架。 由于李悦娥的修正框架原本是用于二语学习者的英语会话,其会话特点和本研究的日常汉语会话,尤其是汉语访谈节目中的会话有所不同,故本论文作者对该框架有所修改,使其更适合本研究的中国大陆访谈节目会话特点。 另外,本论文综合Schegloff,Jefferson和Sacks提出的自我修正偏好问题进行了论证,结果显示会话修正结构中有大量自我修正的机会,但实际修正过程中错误由谁修正还取决于谁有能力修正和谁修正比较合适等语境因素。 本论文作者在对访谈会话和日常会话的比较的同时,也发现了前人没有提到的新东西,这为以后做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素材。如后阻碍修正在访谈节目中很显著;在表达中的后阻碍修正中,访谈会话的最显著、最典型特征是“他人推敲”;而在理解上的阻碍和修正,访谈节目主持人作为会话的参与者之一,往往是通过直接提问来表达其是否理解。 总之,本论文重点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同时也采用了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实例描述和比较研究中国大陆访谈节目中会话修正的语言特征和结构特征来发现并总结了一些修正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