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纤维化评分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以及纤维化评分与心脏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研究目标选取近两年内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243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肝脏超声、心脏超声的数据做统计学分析。其中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患者32例,根据病理学诊断将其分成无纤维化组18例,设定为A组,纤维化组14例,设定为B组。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生化指标、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差异,回归分析肝纤维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计算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NFS),然后根据评分将243名患者进行分组,如果NFS≤-1.455,则可排除NAFLD进展性肝纤维化,并设定为C组共98例,NFS≥0.676则被认为存在NAFLD进展性肝纤维化,并设定为E组共69例,介于两者之间不除外NAFLD肝纤维化设定为D组共76例。比较三组间基线资料、血糖和血脂、尿酸、胰岛素抵抗水平以及心脏功能和结构,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将全部患者行回归分析心脏舒张功能、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结果:按照病理学诊断分组比较结果可见B组年龄、HOMA-IR、NFS评分显著高于A组,LFC水平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LVD、IVST、LVM、LVMW显著高于A组,B组E/A显著低于A组(P<0.05)回归分析可见HOMA-IR、NFS评分为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按照NFS评分分组后比较结果可见:(1)三组间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身高、臀围、腰臀比、舒张压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E组的体重、BMI、腰围、收缩压明显高于C组、D组。(2)C组、D组、E组三组间比较RBC、HDL-C、AST无统计学意义。WBC、Cr在C组和E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D组和E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G在三组间逐渐下降、LDL-C在三组均高于正常值,三组间比较呈逐渐升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UACR、FFA在三组间比较呈逐渐升高趋势,E组与C组、D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组和D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3)C组、D组、E组三组间比较FPG、0.5hPG、1hPG、2hPG、3hPG、INS0.5h、INS1h、INS2h、INS3h、CP1h、CP2h、CP3h各个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HbA1c、CP0.5h三组间比较呈逐渐升高趋势,E组与C组、D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比较HOMA-IR可见E组明显高于C组、D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比较FINS、FCP、LFC呈逐渐升高趋势,且三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间比较左心房、左室后壁、右心房、右心室、LVEF等指标无统计学意义。E组和C组比较左心室明显增大,LVM重于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比较室间隔厚度D组、E组明显大于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三组间比较LVMW呈增加趋势、E/A呈逐渐减退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BMI、尿酸为NFS评分升高的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病史、TG、LDL-C、NFS评分为心肌肥厚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史、NFS评分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