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以尿急为主要特征,通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无尿路感染或其它明确的病理改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OAB虽称为膀胱过度活动,但病变不仅仅局限在膀胱,有研究显示尿道功能异常也可引起OAB的症状。目前临床上OAB的一线治疗主要以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的抗胆碱药物为主,而缺乏尿道功能异常的诊断及相关治疗措施。近年来,同步膀胱尿道测压(synchro-cystourethrometry,SCUM)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SCUM是一种同时监测膀胱与尿道压力变化的尿动力学检查,对OAB患者膀胱及尿道功能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内外有关尿道不稳定(urethral instability,URI)与OAB的研究较少,儿童相关的研究更少。在本团队前期的研究中,通过SCUM已初步发现尿道压力变化在儿童OAB诊断中的作用。而本研究除了用SCUM诊断儿童OAB患者的URI外,重点探讨了根据尿道压力变化指导阴部神经电刺激治疗儿童OAB的意义。目的通过SCUM探讨URI与儿童OAB之间的关系及阴部神经电刺激在儿童OAB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8-2017.03医院小儿尿动力学中心148例OAB患儿(男60,女88,平均8.3±1.2岁)和56例非OAB儿童(男24,女32,平均8.2±1.5岁)的SCUM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DO)和URI在OAB组和非OAB组中发生率。伴有URI的OAB患儿治疗时模拟随机分为两组,电刺激组:经皮阴部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pudendal nerve stimulation,TEPNS)联合M胆碱受体阻滞剂治疗;非电刺激组:仅给予M胆碱受体阻滞剂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的标准为:(1)患者自述治愈、有效和无效;(2)症状改善百分比;(3)比较排尿日记的参数(平均排尿量、最大排尿量及日间排尿次数);(4)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10分)的值。结果148例OAB患儿中,DO患儿76例(51.4%),URI患儿46例(31.1%),DO和URI同时发生的患儿20例(13.5%),无DO和URI患儿6例。56例非OAB组患儿中DO有7例(12.5%),3例(5.4%)患儿发生URI。OAB患儿URI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OAB患儿(P<0.05)。在66例URI发生的OAB患儿中,其中纳入电刺激组39例,非电刺激组22例。在电刺激组中,18例(46.2%)患儿自述治愈,症状改善50%以上的患儿占38.5%。而在非电刺激组中,无患儿治愈,症状改善50%以上的患儿占36.4%。电刺激组中患儿的平均排尿量和最大排尿量显著增加,日排尿次数显著降低。比较两组VAS的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电刺激组18例患儿的VAS值为10分;而非电刺激组中仅有1例为9分。结论尿道不稳定是儿童OAB发生的原因之一。同步膀胱尿道测压是诊断URI有效的尿动力学方法。经皮阴部神经电刺激是治疗伴有URI的儿童OAB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