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寄生植物蛇菰属基因丢失模式及进化速率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8229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寄生植物是一类有着异养生活方式的植物,通过自己特化的器官——吸器与寄主建立维管连接,从寄主直接获得水分或营养物质。在被子植物中,寄生植物至少有12次独立的起源,但目前只有四个类群的寄生植物有基因组信息,从基因组水平解析寄生植物的进化和寄生机制的研究仍然非常匮乏。蛇菰(Balanophora)是一种全寄生植物,无根、无气孔和叶绿素,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高度退化,唯一的营养器官是根茎,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反向寄生方式是寄生的极端代表。目前尚未有对蛇菰属植物寄生机制的研究。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发现蛇菰属植物Balanophora fungosa var.globosa和B.subcupularis基因组有大量基因丢失,并且保留的基因又具有较高的碱基替换速率。但这些基因的丢失是随机的还是遵循一定的模式是未知的,并且蛇菰属内其它物种是否也有类似的进化趋势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蛇菰属物种稀缺、收集困难,所以蛇菰属的分类及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仍不清晰。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蛇菰属植物B.fungosa var.globosa和B.subcupularis基因丢失通路以及蛇菰属植物基因进化速率和属内种间系统发育关系。进一步解析全寄生植物蛇菰的基因丢失与寄生生活方式的关系,拓展对蛇菰属植物寄生机制的理解,同时进一步探讨其进化和发育的历史,揭示寄生植物的退行性演化,并为寄生性杂草的防控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课题以蛇菰属植物B.fungosa var.globosa和B.subcupularis为研究对象,基于已获得的高质量基因组,使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蛇菰基因丢失的模式。同时,本研究使用转录组获得的基因研究蛇菰属内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并通过进化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研究蛇菰属物种的基因进化机制。研究结果(1)本研究通过对两个蛇菰属植物的基因组的分析,发现它们与来自金虎尾目的全寄生植物寄生花的基因组发生了大量趋同的基因丢失,且丢失的基因具有功能偏好性。本研究还发现与自养植物相比,蛇菰和寄生花基因的冗余性可能大大降低,它们之间表现出相似或不同的保留模式。(2)本研究构建了比较真实可靠的蛇菰属内17个物种的演化关系,它们可以分为四组。同时本研究还鉴定到B.fungosa并不是单系群,如Balanophora fungosa var.globosa与B.subcupularis为姐妹群,而非B.fungosa及B.fungosa var.indica。另外,在The plant list分类系统中,宜昌蛇菰(B.henryi)、红冬蛇菰(B.harlandii)和红烛蛇菰(B.kawakamii)被合并为一个物种,但本研究更支持它们分开为三个物种。(3)本研究通过分析蛇菰属植物的碱基替换速率,发现蛇菰属植物的整体进化趋势高于同一檀香目下的自养植物和半寄生植物,表明整个蛇菰属植物可能都经历了很快的分子进化。在密码子的使用上,大多数蛇菰属物种更倾向于使用以G或C结尾的密码子。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蛇菰和寄生花基因组基因丢失的模式主要如下:1)它们有大量的趋同的基因丢失;2)丢失的基因具有功能偏向性;3)保留基因的冗余性可能大大降低。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寄生植物在丢失光合作用能力时,发生了相似的生理/代谢的退化。通过分析这些丢失基因的功能,拓展了对生理/代谢方面退化及对寄主依赖的理解,从基因组水平阐述了其寄生机制。本研究还表明蛇菰属植物中保留的大部分基因可能经历了很快的碱基替换速率,且更倾向于使用第三位是G或C的密码子。这可能是寄生植物在寄生生活方式下的适应手段。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近年来显微成像技术发展迅速,显微镜分辨率达到纳米级,便于我们成像细胞精细结构,监测生物功能分子。然而,目前的技术用于成像较厚样本时仍需复杂的包埋、切片等制样操作。X射线显微镜(X-Ray Microscope,XRM)所用的X射线有强大的穿透力,无需复杂的制样操作即可对大尺度样品高分辨成像,但它在区分不同性质的细胞和生物分子时特异性较差,需要开发XRM适用的特异性标记物。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储能设备性能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锂硫电池因其具有理论比容量高(1675 m Ah·g-1)、能量密度大(2600 Wh·kg-1)、环境友好、硫储量丰富且廉价易得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单质硫导电性能不好,以及硫的体积膨胀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等问题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研究发现,多孔碳材料丰富的孔隙结构可以提供储硫空
学位
研究背景癌症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癌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有望实现对肿瘤患者进行及时预警,改善患者治疗效果,降低癌症死亡率。因此,发现高敏感高特异性的癌症诊断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已有大量研究发现不同癌症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机制,提示可能存在针对泛癌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癌症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转录组表达谱分别开展共性和特异性分析,拟鉴别出针对
学位
90后新生代员工已进入职场,并逐渐成为企业的生力军。由于新生代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一群体的管理日渐成为管理学界和各企业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员工的高流失问题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FC公司是一家以主板代工为主营业务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用人需求量大,且新生代员工逐渐成为生产、研发、品质、供应链等相关部门的主力军。目前,新生代员工的高流失率成为公司面临的管理难题,已经对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技术创新
学位
钩藤碱作为我国传统中药钩藤属植物钩藤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如抗阿兹海默病(AD)、抗帕金森病(PD)和抗癫痫等,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功能如降血压和抗心律失常等,除此之外还具有抗癌及抗哮喘等药理作用。钩藤碱类似物还具有缓解糖尿病、抗内毒素血症及抗凝等作用。本文就钩藤碱药理研究进展及其类似物构效关系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钩藤碱药理作用以及改造钩藤碱结构以期达到理想的药理作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目的对比研究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nimal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与传统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重点研究MIPO术式对该类患者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3例肱骨干骨
学位
目的: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伴无症状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局部骨转移灶放射治疗与单独使用EGFR-TKI治疗NSCLC伴无症状骨转移患者
学位
学位
背景及目的人类手掌面皮肤纹线主要分为表皮嵴线、屈肌线和褶皱线。其中手掌屈肌线作为人类手掌中最清晰可见的纹路特征,它伴随着手部的屈曲运动,在解剖学中常被视作深层解剖的生物标志物,一些特殊的屈肌线类型正逐步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辅助诊断。然而目前对影响屈肌线形成的遗传机制方面的研究所知甚少。因此,本研究我们对中国大规模健康人群进行了屈肌线特征差异的的探讨,观察了各种分类模式下的频率差异,并主要对川掌纹这一特
学位
背景与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血管炎,HSP的主要症状包括可触及的紫癜或瘀斑、关节痛、胃肠道受累和肾脏受累。肾脏受累的特点是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但大多数初诊伴有肾脏受累表现的HSP患儿在入院时只是表现了轻微的肾脏异常,且本病通常是自限性的,其预后一般较好。然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 Scho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