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动作技能学习是运动技术或者动作学习的过程,不是通过器械辅助来进行动作,而是通过重复的练习和不断的学习。大部分的研究以高尔夫、篮球与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为主,按照学习方法研究动作的差异。而且不多考虑运动生物力学。但是姿势控制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且必须长时间保持很重要。之前关于学习方法如何影响平衡能力的研究比较有限,而且很少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进行研究。所以为了寻找有效训练方法,动作学习结束前后,比较类比学习与外显学习在提高身体的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能力方面分别如何影响动作。还有通过迁移测试和保持测试进行追加任务与平衡的恢复力,实际情况下探索两组间有任何差别。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40名普通女性大学生作为受试者。确认其下肢及足部半年内无明显损伤,无视觉、前庭功能受损的情况。将4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人,分别命名为:类比组(Analogygroup:AG)、外显组(Explicitgroup:EG)(AG/EG年龄:21.9±2.0/22.0±1.8years,身高:163.8±3.2/162.3±3.3cm,体重:50.8±1.2/49.9±2.6kg)。进行静态平衡时在测力台上右侧腿作为支撑,左侧膝关节屈90度。双手放于腰迹进行测量40秒。进行动态平衡时受试者光脚上在测力台,优势脚支撑在地面上,另一腿向前方向、后内方向、后外方向的顺序伸出。迁移测试时进行双任务。双任务是边进行Y-平衡边从1000减3倒数。两个保持测试时只进行Y-平衡测试。双任务是边进行Y-平衡边从1000减3倒数。两个保持测试时只进行Y-平衡测试。前测之后受试者进行5天动态平衡学习(Y-平衡训练)。训练前类比组观看滑冰视频后进行训练,外显组听外显信息录音后按照录音指示进行训练。一天进行共27次动态平衡学习,5天进行总计135次。而且,前测试和后测试时测6个部位的肌肉(股直肌内侧和外侧股二头肌、内侧和外侧腓肠肌及胫骨前肌)的硬度。研究结果:静态平衡时身体重心是干预后类比组除前后方向外,身体重心的其余所有方向较干预前减少,外显组身体重心的左右方向的距离增加。压力中心是干预后类比组除前后方向外,压力中心的左右方向、几何距离、面积和速度较干预前增加。并且,类比组与外显组对压力中心面积的交互作用显著。动态平衡时类比组的三个方向到达距离呈现都较外显组长,Y-平衡进行时间呈现外显组较快。身体重心的移动距离是P3的前后方向、P1和P2阶段的上下方向和几何距离的交互作用显著。压力中心的左右方向是P1阶段的几何距离,P1阶段压力中心面积的交互作用显著。肌肉硬度在干预前、干预后外侧腓肠肌和干预后胫骨前肌存在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时P2阶段类比组是身体重心和压力中心对到达距离有影响,外显组是在P3阶段的迁移测试有差异,P2阶段的其他测试是都出现显著性差异。P1阶段的关节协调在第一保持测试,踝/膝关节的协调类似于前测试(类比组:in-phase和distal-phase,外显组:in-phase)。膝和髋关节是迁移测试和第一保持测试差不多,还有迁移测试和第二保持测试也差不多。P2阶段是踝和膝关节、踝和髋关节都前测试和第一保持测试差不多,迁移测试和第二保持测试差不多。P3阶段也和P2阶段差不多。
研究结论:静态平衡时训练后类比组的平衡能力较外显组提高,动态平衡时类比组因为训练时有效用胫骨前肌和外侧腓肠肌、适当的关节协调、增加膝关节的最大角度、用宽的压力中心的面积,身体重心和压力中心互相相互作用影响到达距离,而且类比组进行迁移测试时正答率较外显组高,同时出现长到达距离,判断减少再投资过长和发达本体感觉。因此,进行双任务时也类比组出现高的平衡能力。但是外显组因为依赖工作记忆出现再投资过程,正答率出现较类比组低和只用身体重心。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40名普通女性大学生作为受试者。确认其下肢及足部半年内无明显损伤,无视觉、前庭功能受损的情况。将4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人,分别命名为:类比组(Analogygroup:AG)、外显组(Explicitgroup:EG)(AG/EG年龄:21.9±2.0/22.0±1.8years,身高:163.8±3.2/162.3±3.3cm,体重:50.8±1.2/49.9±2.6kg)。进行静态平衡时在测力台上右侧腿作为支撑,左侧膝关节屈90度。双手放于腰迹进行测量40秒。进行动态平衡时受试者光脚上在测力台,优势脚支撑在地面上,另一腿向前方向、后内方向、后外方向的顺序伸出。迁移测试时进行双任务。双任务是边进行Y-平衡边从1000减3倒数。两个保持测试时只进行Y-平衡测试。双任务是边进行Y-平衡边从1000减3倒数。两个保持测试时只进行Y-平衡测试。前测之后受试者进行5天动态平衡学习(Y-平衡训练)。训练前类比组观看滑冰视频后进行训练,外显组听外显信息录音后按照录音指示进行训练。一天进行共27次动态平衡学习,5天进行总计135次。而且,前测试和后测试时测6个部位的肌肉(股直肌内侧和外侧股二头肌、内侧和外侧腓肠肌及胫骨前肌)的硬度。研究结果:静态平衡时身体重心是干预后类比组除前后方向外,身体重心的其余所有方向较干预前减少,外显组身体重心的左右方向的距离增加。压力中心是干预后类比组除前后方向外,压力中心的左右方向、几何距离、面积和速度较干预前增加。并且,类比组与外显组对压力中心面积的交互作用显著。动态平衡时类比组的三个方向到达距离呈现都较外显组长,Y-平衡进行时间呈现外显组较快。身体重心的移动距离是P3的前后方向、P1和P2阶段的上下方向和几何距离的交互作用显著。压力中心的左右方向是P1阶段的几何距离,P1阶段压力中心面积的交互作用显著。肌肉硬度在干预前、干预后外侧腓肠肌和干预后胫骨前肌存在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时P2阶段类比组是身体重心和压力中心对到达距离有影响,外显组是在P3阶段的迁移测试有差异,P2阶段的其他测试是都出现显著性差异。P1阶段的关节协调在第一保持测试,踝/膝关节的协调类似于前测试(类比组:in-phase和distal-phase,外显组:in-phase)。膝和髋关节是迁移测试和第一保持测试差不多,还有迁移测试和第二保持测试也差不多。P2阶段是踝和膝关节、踝和髋关节都前测试和第一保持测试差不多,迁移测试和第二保持测试差不多。P3阶段也和P2阶段差不多。
研究结论:静态平衡时训练后类比组的平衡能力较外显组提高,动态平衡时类比组因为训练时有效用胫骨前肌和外侧腓肠肌、适当的关节协调、增加膝关节的最大角度、用宽的压力中心的面积,身体重心和压力中心互相相互作用影响到达距离,而且类比组进行迁移测试时正答率较外显组高,同时出现长到达距离,判断减少再投资过长和发达本体感觉。因此,进行双任务时也类比组出现高的平衡能力。但是外显组因为依赖工作记忆出现再投资过程,正答率出现较类比组低和只用身体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