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上耻感缺失、荣辱不分的问题逐渐凸显,与此同时,耻感的研究也开始受到各界学者的重视。然而,对于耻感教育,尤其是大学生的耻感现状以及耻感教育问题重视不够。本研究以大学生耻感教育相关理论的系统论述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践方法探究了当前学生耻感和耻感教育的现状,并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提出了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内容和有针对性的耻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培养大学生耻感、促进他们的道德发展,最终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本研究回顾和整理了国内外关于耻感和耻感教育的一些研究,论述了耻感的概念、产生机制、影响因素、特点和应对方式,并对大学生耻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大学生耻感教育这一命题的理论价值。笔者于2011年1月—4月间在六所大学进行调查研究,对其中的11位讲授不同学科教师进行了访谈研究,其中了“两课”教师5名,并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251位进行问卷调查,以揭示当前大学生耻感特点。大学生耻感的产生是自我意识与负性事件公开化共同作用结果,道德品质、正义感和集体主义意识是其三大影响因素,大学生多以国家和民族事件、家庭事件而产生耻感,而且部分学生存在知与行的不统一,大部分同学对于耻感的应对采取积极的方式,也有部分学生采取回避和隐瞒。中国社会进行全方位转型之际,全球化浪潮声势日振,这使价值多元化已现的中国社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道德相对主义、“去道德化”盛行加剧价值多元冲突,网络时代的到来,其主要享用者的大学生必然会产生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困惑,高校道德教育对耻感意识培养的不足等多方面共同导致大学耻感的缺失。论文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耻感教育的意义,进而揭示了大学生耻感教育存在的现状。提出了大学生耻感意识培养,应当以责任感教育为前提、正义感和是非感教育为基础、爱国主义教育为重要载体、诚信教育为补充、法制教育为保障。将道德认知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耻感体验与反思领悟相结合、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提出了大学生耻感教育的终极目标-----自我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