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模型和基于能值分析的能值生态足迹(Emergetic Ecological Footprint,EEF)模型对研究区域--中山市进行了生态足迹供需情况和生态赤字方面的测算。主要计算并分析1998-2007年间,中山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山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EF分析方法计算出的中山市1998-2007年的生态足迹供给较为平稳,1998年的生态足迹供给为0.2834 gh㎡/人,2007年变为0.2405 gh㎡/人,十年间呈缓慢下降趋势。生态足迹需求方面,1998年的生态足迹需求为1.8857 gh㎡/人,2007年上升至3.5036 gh㎡/人,十年间上升较为迅速;由此导致1998-2007年区域生态赤字明显上升:由1998年的1.6023 ghm-2/人上升至2007年的3.2631 gh㎡/人。
生态足迹供给方面,耕地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供给占据了较大比例。十年间,前者呈明显下降态势,后者呈明显上升态势,其余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足迹供给略有波动,所占比例变化不大;生态足迹需求方面,耕地生态足迹需求占总需求的绝大部分,十年间区域人均耕地生态足迹需求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耕地生态足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赤字方面,耕地、化石能源用地、水域和草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其中耕地生态赤字占总赤字的大部分,且所占比例十年间呈上升态势。
EEF分析方法计算出的中山市1998-2007年的生态足迹供给波动也较为缓和,1998年的生态足迹供给为2.7099 gh㎡/人,2007年变为2.6934 gh㎡/人,十年间略有波动;生态足迹需求方面,1998年的生态足迹需求为3.0008 gh㎡/人,2007年上升至7.6852 gh㎡/人,十年间上升迅速;由此导致1998-2007年区域生态赤字明显上升:由1998年的0.2909 gh㎡/人上升至2007年的4.9918 gh㎡/人。
生态足迹供给方面,可更新能源的生态足迹供给占大部分。十年间,可更新能源和生物资源的生态足迹供给波动不大;生态足迹需求方面,不可再生能源的生态足迹需求占大部分,且呈波动上升趋势。生物资源的生态足迹需求变化不大;十年间,生态赤字则随生态足迹需求的明显上升而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本文还利用EEF分析法计算并分析了中山市1998-2007年货币流的能值生态足迹。十年间,区域贸易进出口、劳务收入和旅游业收入的能值生态足迹均处于上升态势,利用外资的能值生态足迹则呈波动态势。
总体来看,按照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虽然在数值上有所差异,但生态赤字的总体变化趋势较为一致。EF与EEF虽然均以土地面积作为最终的核算单位,但两种方法所量化和表达的生态足迹的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此外,二者研究的系统的边界也有所不同,因而所体现出的生态意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