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远洋航行海员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df45sd6546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航海员与陆上工人相比,长途海上航行严苛的条件增加了海员生理和心理疾病出现的风险。为解析海员在远洋航行中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探究益生菌摄入对远航海员肠道微生物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以82名海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复合益生菌制剂(n=40)和安慰剂(n=42),进行为期30天的海上长途航行,采集远航前(0 day)和远航后(30 day)的粪便样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特异性引物结合Pac Bio SMRT测序技术,深入挖掘海员肠道菌群结构在远洋航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益生菌摄入对海员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共鉴定到415个菌种,其中平均相对含量>1%的有23个。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远洋航行前后安慰剂组海员的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α多样性分析发现,在远洋航行后安慰剂组海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安慰剂组部分细菌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如Bacteroides faecis和Roseburia hominis丰度显著降低,Streptococcus infantis、Streptococcus gordonii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丰度显著增加;在远航后安慰剂组海员肠道微生物的甲苯降解能力、泛素和糖原合成能力下降;肠道菌群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相关基因相对丰度显著减少,其中减少最明显的为糖苷水解酶、糖基转移酶和多糖裂解酶。上述表明远航会导致海员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代谢发生紊乱。2.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远洋航行前后益生菌组海员肠道菌群结构并无显著差异;α多样性分析发现益生菌组海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但益生菌组海员肠道中部分微生物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如Bifidobacterium longum、Bifidobacterium animalis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显著增加;Clostridium leptum、Klebsiella pneumoniae和Prevotella copri显著下降;益生菌组海员肠道微生物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相关基因多样性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探究益生菌相关物种与焦虑指数相关关系,发现Klebsiella pneumoniae、Streptococcus salivarius等菌与焦虑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Bifidobacterium longum、Bifidobacterium animalis等菌与焦虑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益生菌可在一定程度维持肠道健康,且缓解了海员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的焦虑症状。3.特异性引物和PacBio SMRT测序方式鉴定到160个乳酸菌菌种,29个双歧杆菌菌种;远航后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的海员肠道乳酸菌多样性和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远航后两组中的Streptococcus parasanguinis和Streptococcus sanguinis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远航后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海员肠道双歧杆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益生菌组的双歧杆菌多样性显著增加,在远航结束后益生菌组的Bifidobacterium breve、Bifidobacterium longum和Bifidobacterium ruminantium等菌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本研究以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特异性引物结合Pac Bio SMRT测序技术对远航海员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发现远洋航行会造成海员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失调;而益生菌的摄入会维持肠道菌群和功能代谢的稳态,同时缓解该人群在航海中的焦虑状态,为维持远航海员的肠道稳态及健康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其他文献
当前,网络科技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商务行业的繁荣,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电商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网络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电子商家为了获取更多利益,抢占市场,依靠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虚拟性,采取虚假广告、刷单炒信等的方式对所售商品和提供的服务进行不符实际的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做出消费选择。电商经营者的虚假宣传是在利益驱动下做出的,包括多种不法行为,侵害网络市场中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主要作用是惩罚被告行为的不法性,在补偿性赔偿之外课予的惩罚性赔偿金,用以惩罚被告侵犯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侵犯他人合法利益造成的不良后果。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时间较欧美国家时间较晚,但这对我国而言仍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在观察国外在该制度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选择的进行引用和改进。对于惩罚性赔偿责任是否可保,目前仍处于存在争议的状态。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对惩罚性赔偿责任的可保性
当我们还不是很清楚何为人工智能时,它已经悄悄地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学校、商店、企业、银行、法院等都随处可见它的身影。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了高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从国内首例利用AI(人工智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到“人脸识别第一案”再到国外Facebook面部侵权案(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隐私诉讼和解)以及昙花一现的“AI换脸软件”,让我们认识到了个人信息的安全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对个人信
《刑法修正案(六)》增设骗取贷款罪的罪名,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银行向外借款的安全。我国早在1997年在刑法里就设置了“贷款诈骗罪”、“高利转贷罪”等罪名。增设骗取贷款罪目的在于进一步的完善金融犯罪体系,以弥补司法实践中认定贷款诈骗罪的疏漏和不足。但是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壮大,骗取贷款罪的应用也随之带来一些问题。对于骗取贷款罪案件数量逐年攀升,反映出司法机关有将骗取贷款罪当做口袋罪使用的趋势,司法适用
冯改娣上访案前后历时十余年,历经三次判决,以至2019年终审判决一出便引起了社会关注。冯改娣上访案反映出非正常上访行为所涉及的诸多问题,是非正常上访案的典型案件。本案并非特例,实践中群众非正常上访现象时有发生,然而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非正常上访行为的定性和处理问题争议已久,至今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选取冯改娣上访案为例,结合现行刑法规定和各学者的观点对本案及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合理定性本案,并
移动支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被广泛的普及,大量的新型作案手法不断在财产犯罪中出现,信息网络空间复杂、隐蔽的特点使得这些案件难以判断性质,无论是诈骗还是盗窃都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最终影响到罪名的认定。本文认为,在新型支付方式下诈骗罪处分意识的定义必定和传统财产犯罪中是不同的,对诈骗罪中处分意识的研究以及重新审视会直接影响到对罪名的判断。本文从处分意识的内涵、相关案例研究、问题的提出、认
如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我们迎来了大数据的时代。同时,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各种各样快速、便捷的服务,也给我们的个人信息带来的泄露的危机,这为犯罪分子提供新的犯罪领域。尤其是大数据时代赋予了公民个人信息一定的经济利益,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搜集和分析,能够让商家能够根据消费者的喜好特点精准推送自身商品的广告,使得广告营销的效率和精准度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大数据技术存在一定的漏洞,个人信息被侵犯的风险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主要问题在于行为人为了实现债权采取一些非法手段从而实现自己意图,主要实施扣押、拘禁和其他暴力手段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方法从而胁迫他人偿还债务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行为人是为了自己债权扣押债务人从而实现债权。主体一般为实施拘禁行为的行为人,也可能是与行为人有密切关系的人或雇佣关系的人。在客观方面上,行为人采取了刑法所不允许的手段控制他人的人身自由威胁债务人实现还款目的,主要侵犯的是债
中立帮助行为与普通帮助犯存在差异,但在立法现状、司法实践中未得到重视,理论研究中也饱受争议。通常情况下都将其与一般帮助行为等同。但是不加区分的处罚,会不当加重公民的注意义务,限制正常的交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今后的生活当中中立的帮助行为会越来越多的呈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如果不研究出对该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来,可能会对该问题在实践中会有不同的处罚标准,导致同案不同判,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稳定性,不利
建设工程领域纠纷的增多,使行政机关在建筑行业初期所设置的资质管理的门槛受到了现实与理论的双重挑战,建筑行业的乱象丛生给司法部门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方面,发包人与承包人为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使得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的现象几乎成为行业常态,双方纠纷频发;另一方面,立法的不完善使得司法机关无法有效应对该领域的诸多难题。难题的解决离不开立法和司法的共同努力,《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