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以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真菌病害为代表,对K2HPO4、KH2PO4+KOH、K2HPO4+杀菌剂以及杀菌剂这4种处理的诱导防效进行了测定,并对K2HPO4溶液对霜霉菌孢子囊萌发影响、不同处理后寄主组织主要酶活性的变化和寄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田间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磷酸盐的抗病机制和为其大田应用提供依据。经K2HPO4和KH2PO4+KOH处理均可诱导黄瓜产生对黄瓜霜霉病
【机 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真菌病害为代表,对K2HPO4、KH2PO4+KOH、K2HPO4+杀菌剂以及杀菌剂这4种处理的诱导防效进行了测定,并对K2HPO4溶液对霜霉菌孢子囊萌发影响、不同处理后寄主组织主要酶活性的变化和寄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田间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磷酸盐的抗病机制和为其大田应用提供依据。
经K2HPO4和KH2PO4+KOH处理均可诱导黄瓜产生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的抗病性。由K2HPO4和浓度减少一半的杀菌剂混合处理能够有效地防治霜霉病,其防治效果要比单独施用K2HPO4,KH2PO4+KOH的作用效果要好。说明了磷酸盐潜在的应用前景。
通过测定K2HPO4对黄瓜霜霉菌孢子囊萌发的影响表明,1~50mmol/L浓度的K2HPO4对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速度没有明显影响,75mmol/L的K2HPO4对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速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诱导次数影响黄瓜诱导抗病性的表达,随着诱导次数的增加,其诱导效果逐渐增强。此外,K2HPO4能诱导黄瓜植株产生对霜霉病的系统抗病性。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经K2HPO4和KH2PO4+KOH处理的植株对黄瓜病害均有较好的诱导防治效果。同时,K2HPO4与低浓度的杀菌剂混合施用,不仅促进植株的生长,而且对病害的防治能力也明显高于其他几种处理,其防治效果与单独施用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相当。
测定了经K2HPO4处理植株的POD、PPO、PAL和SOD四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K2HPO1处理的黄瓜植株四种酶活性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对照相比,POD、PPO和PAL在处理后的第2天即持续上升,其中POD和PPO在处理后第4天达到最高峰;PAL在处理后第6天达到最高峰;SOD在处理后的4天内表现平缓,从第4天到第8天急剧下降至很低的水平,以后趋于平缓。表明K2HPO4诱导黄瓜植株产生了抗病性反应。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K2HPO4处理后黄瓜植株抗霜霉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12h,50mmol/L的K2HPO4处理与对照叶片表面上休止孢萌发率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处理均有吸器形成,但经K2HPO4处理的黄瓜叶片霜霉病菌的侵染点上吸器形成数目少;经K2HPO1处理的叶片,菌丝线形长度明显小于对照。在接种后48h,经K2HO4处理过的植株出现坏死细胞,而对照处理在96h后才出现坏死细胞。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陆地棉抗旱品系中H177为实验材料,设置三个处理,CK、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和干旱后复水,从全基因组水平对干旱响应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进行鉴定和分析;对干旱响应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进行筛选及调控机制解析。结合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DMRs相关基因,构建棉花干旱响应的DNA甲基化调控网络,主要结果有: 1、全基因组lncRNAs的鉴定与分析。基于严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其纤维作为重要的工业纺织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增加、耕地面积减少,保障棉花有效供给的形势愈发严峻,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和加强棉花抗病性的研究始终是我国棉花育种的主攻方向。 以基因组序列为基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技术发展为开展棉花相关研究提供了新契机。SNP标记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稳定性好的特点,特别是分布于基
品种自身遗传因素是决定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的主导因素,但养分条件、种植密度及灌水对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及二者协同提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为了明确施氮量、氮肥底追比例、硫肥、种植密度以及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对不同类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2013-2015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在中国农科院(北京)中圃场试验地选取强筋品种济麦20和中筋品种京冬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及种植密度对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产量形成和品
我国小麦新品种培育的重点是提升单产,而籽粒产量作为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除受环境影响外,还受多个基因位点的调控,比如控制株高、生育期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基因位点,而借助连锁分析对基因的定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图谱的标记密度,因此,通过构建高密度连锁图谱对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QTL(QuantitativeTraitLocus)定位将更加有助于研究产量的遗传基础和开发重要QTL位点的选择标记用于育种实践
干旱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影响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干旱胁迫已成为作物减产,粮食危机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中国西北内陆,年降水量少,农业用水紧张,因此急需培育抗旱性强的作物品种来节省水资源,从抗逆性较强的植物中克隆相关的抗逆基因也是解决此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线果芥(ConringiaplanisiliquaL.)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系属十字花科线果芥属线果芥,短命植物(一年生、少数二年生草本
干旱和高盐是两个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解析作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耐受性和适应性机制,对培育作物胁迫耐受品种至关重要。转录因子是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应答调节网络中的关键调控因子。来自不同植物中的R2R3-MYB转录因子在调控对多种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中起重要作用。棉花和小麦分别是全球主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然而,由于棉花和小麦都拥有庞大的基因组,大多数R2R3-MYB家族成员的生
本试验选择3个供试材料,钾高效基因型棉花品种辽棉18和冀棉958,钾低效基因型棉花品种新棉99B;2种氮素形态,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2或3个供钾水平,通过土培和水培两种培养试验法来探索氮素形态对不同钾效率棉花品种生长发育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提高供钾水平可增加株高,提高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增加棉花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钾含量,提高棉花钾累积量。钾素供应不足时棉株果枝始节下降,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化工原料,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玉米生产面临着各种逆境的考验,既包括非生物逆境也包括生物逆境。其中玉米穗粒腐病(maize ear rot)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一般发病率为5%-10%,严重者可达50%以上。引起玉米穗粒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其中拟轮枝镰孢菌是主要致病菌。由拟轮枝镰孢菌引起的玉米穗粒腐病不仅造成玉米产量的损失,同时病原菌产
本试验利用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两种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I2-IPT导入有早衰现象的小麦品系9848,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对基因枪法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和两种转化法的深入研究,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普通小麦基因转化中良好受体系统的建立:对影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高频率再分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2.基因枪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用PDS-10
植物光合功能对盐胁迫响应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大多是以NaC1盐胁迫为条件的,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阴离子类型以NO为主,对于温室土壤中NO积累对黄瓜光合作用与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研究较少。本课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水培技术,设定营养液中不同NO浓度处理7d,探讨了NO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与相关参数的变化,PS Ⅱ的光化学效率及激发能分配,依赖叶黄素循环的能量耗散与启动,研究了NO胁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