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怯薛制度是蒙古传统制度之一,它起源于蒙古草原的那可儿制度。在大蒙古国初创时期,怯薛主要是作为大汗的护卫军组织,同时承担了许多行政职能,因此也形成为国家行政机构的雏形。入元以后,随着中央政府机构的不断完善,怯薛职能范围减小,被中国传统式的官僚机构所替代,逐渐缩小到轮番宿值和内廷给侍。但作为蒙古民族政权特有的政治制度,在元代,怯薛制度仍然较大程度上得到保留。由于怯薛接近皇帝,是皇帝的亲信,因此,无形中具有极大的权威,多数怯薛被皇帝授予官职而步入仕途。本文通过对正史、编年、政书、文集、笔记、碑刻等史料中243名怯薛入仕情况的辑录分析,对元代怯薛入仕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怯薛入仕属于“别里哥选”,即被皇帝直接授予官职而不经过中书省,他们被皇帝看中并授官的契机主要包括:出身于勋旧世家、举荐、袭职、才识、忠勤、年劳、立功、新皇即位、特殊技能、其它等十种。由于受民族出身、怯薛职务、家世以及才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怯薛入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有的初次任职即为“三公”、宰辅,有的仅为九品小吏,有的出职就在中书省、枢密院等中央机构,有的则在偏远小县。怯薛入仕官员的升迁转任,也存在着种种特权和优势,例如不经过中书省而由皇帝亲自下令予以迁调,不遵守元代关于官员迁转的期限规定,等等。怯薛入仕后,他们的俸禄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认为,怯薛入仕作为蒙古传统制度和中原官制两种文明相互冲突调适的产物,在元代初期选官制度不甚完善的情况下,皇帝从怯薛亲信中选拔一大批忠信可靠而又具备一定才能的人员充实官僚队伍,在稳定控制朝政、调和蒙汉文明冲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彻底杜绝了有元一代宦祸的发生。但由于怯薛入仕主要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喜好,任人唯亲,缺乏考察,加之元代中后期怯薛队伍的逐渐泛滥腐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元代官僚队伍的腐败,阻碍了科举制度的发展,不利于选拔人才,加速了政权的灭亡。这种选拔官吏的措施,它的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官员选任也有启示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