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美术资源有更高层次的需求。课程资源的一些因素如丰富性、适应性等,将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效果。教育是传承和提升人类的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和精神境界的行为。从纷繁复杂的地方资源中汲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推动民族文化传承的地方美术资源是非常值得我们下功夫研究的。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许多交通便利的地区对于传统文化遗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比较严重。由于禹州地区的地理特殊性,使得这一区域的生活方式改变相对缓慢,传统文化也保存相对完整。对于本地的一些美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利用,则可以完整地、历史地体会到地方美术的独特价值。在现代生活方式为主导的今天,对于建立在传统生活方式上的传统艺术的理解日渐衰微,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教育,传统美术文化的传达必然受到很大的冲击。综合以上诸多原因,笔者首先对地方美术资源禹州钧瓷进行多次走访、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最后筛选出部分笔者认为具有可行性的资源加以利用。采取钧瓷作坊、钧瓷博物馆、钧瓷展览馆等校外的教学模式与校内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最后结果显示,这种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性、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的掌握这节课的主动权,在整个过程中去感悟和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体验团队成员间的分工与合作,并从中获得更大的收获。虽然课程也暴露了设备匮乏等方面的问题,但这节课在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层次的挖掘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