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分析既可被视作一种研究方法,更可以被看作一种全新的视野和综合多学科知识、理论的交叉学科。从1952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在美国《language》杂志上发表“话语分析”一文并首次使用“discourse analysis”这个术语开始,至今己有50余年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现实社会的变化,人类所创造的和所接触到的话语形式正趋于极端的复杂化。对于人类语言的研究早已超越传统的形式语言学的框架进入新的、更为广阔的领域,语言学与文学、历史学、修辞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人类对社会、历史的观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从理论上厘清话语分析相关学科的源流和发展,阐述新闻话语分析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并通过中日媒体关于“有毒水饺”事件的新闻话语分析的实例,对建立新闻话语分析框架做出一些新的尝试。本文的第一章将以语言学为切入点考察话语分析相关理论的源流与历史演进;厘清话语概念与话语分析的视角和研究领域,并通过索绪尔、普洛普、巴尔特、福柯等人的学术思想勾勒出话语分析这一交叉领域的发展和独特魅力。第二章将在新闻和大众传播领域引入话语分析理论。这一章将着重研究梵·迪克新闻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探讨新闻话语分析的一般理论和分析工具,并力求融合中国学者对于新闻话语的研究成果,在新闻话语分析的理论和分析框架上有所创新。第三章则试图运用话语分析的一般方法、特别是荷兰学者梵·迪克新闻话语研究的理论框架对中日两国媒体对于“有毒水饺”事件的报道进行研究,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相关的分析。在采取传统话语分析工具如主题结构、语义分析之外,通过新闻话语主体、系列报道的标题话语分析,希望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反映了大的“新闻文本”的全貌。此外,本文还希望能够透过两国媒体关于这一事件的不同报道框架,以新闻话语为线索探寻媒体在中日两国关系和民众互相认知上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并反映出中日两国在历史、现实、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的一些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