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规模的变迁与评价——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视角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baodong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经济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自最初以官办经济的形态出现以来,其规模问题就颇受关注。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规模一方面并没有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主要份额,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国有化和私有化交替的现象又往往随着国家宏观局势的变化而不断出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双重转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身为“共和国长子”的国有经济更是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全领域覆盖到结构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可以说我国的国有经济规模正处于一个激烈的变动调整期。与这一现象相对应的是民间和学界的普遍争论,有人焦虑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如何保证,国有经济规模过小是否会影响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有人焦虑国有经济凭借其特殊背景挤占民营经济份额,破坏市场活力,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种种困惑可以归结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国有经济规模变迁与评价的基本逻辑?更具体地说:国有经济规模变动的背后是由哪些因素决定和影响的?国有经济规模的变迁有无规律可循?国有经济有其规模的最佳边界吗?该如何科学地评价一国的国有经济规模?如何用前面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去探讨当代中国的国有经济规模问题?以上这些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务。  本文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视角,并特别关注和运用了他在东方社会理论中体现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使用了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分析工具,如引入边际概念来说明理论上国有经济的最佳规模。经过从静态到动态,从抽象到具体的多层解析,得出了这样的基本结论:国有经济规模的变迁是有其规律的,对一定阶段国有经济的规模也可以作出合理的评价,国有经济规模的逻辑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马克思所坚持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全文主要观点按照行文顺序可概括如下:第一,从静态角度看,影响国有经济规模变动的主要因素可抽象为主客观两类,其中客观因素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发育状况和产业结构,主观因素包括意识形态、政策工具和政府寻租,而正是这两类因素的关联和牵制造成了国有经济规模变动的复杂性。第二,从动态角度看,由于上面提到的主客观因素的交错杂糅,在短期内国有经济规模的演变呈现出不稳定性,而从长期看,国有经济规模的演变却有规律可循,其中起根本作用的就是从生产社会化到产权社会化这一线索。第三,从静态角度看,理论上可以得到国有经济规模的最佳临界点,即当国有经济的边际社会经济效益与私有经济的社会边际经济效益相等之时,国有经济达到了最优规模。第四,对国有经济规模的动态评价构成了科学评价国有经济规模的重要部分,而构建这种评价框架的基础就是回归马克思的基本方法。第五,对当代中国的国有经济规模问题,可以运用上述关于国有经济规模的一般性理论去认识和理解。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21世纪是互联网发展的高速时期,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收到互联网影响,利用网络从事交易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高效、快捷、低成本、无国界、无时差的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期刊
在实际政治实践与社会生活中,政府与民争利、向民夺利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侵害群众利益的官员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理,甚至出现明降暗升、异地提拔等现象。可见构建充分表达民意
云服务已经成为IT新形态的一部分,通常意义上说的是“混合”,我们现在管理IT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一直在进化,不断成熟,这一点似乎越来越明显,也许不同的公司进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期刊
人们对领域知识、系统目标理解存在差异,对领域需求表述不规范,而导致软件需求不一致和频繁变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受限语言的领域需求描述方法,通过设计受限语言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A:“听说你大学的专业是信息安全?”  B:“是的,领导。”  A:“那好,去帮安装一个杀毒软件。”  B:“领导,请你尊重这门专业,信息安全是……”  A:“请你说一下如何发现杀毒软
当前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有偿资金使用普遍存在资金“空转”、回收困难和挤占无偿资金等问题。主要原因 :一是水保工程经济效益较低 ;二是工程实施区经济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