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蹦床项目在1997年被国际奥委会正式设项,成为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共有男女网上个人两块金牌。随着竞技蹦床项目评分规则的周期性变化,成套动作的编排也必然做出相应的改变。蹦床比赛预赛包含两套动作,其成绩决定着运动员能否进入半决赛或决赛,同时预赛也决定着每个单位团体和个人比赛的资格,因此预赛两套动作的编排受到教练员、运动员的格外重视。此外,国际体联规定一个国家如果有两个选手在世锦赛上同时进入前八名,且其中一名选手进入前四,才能在次年奥运会上获得两个席位,所以预赛就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在新奥运周期开始阶段,根据评分规则的变化,针对性的研究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预赛动作的编排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根据2017~2020年国际蹦床规则的变化,以三次国内蹦床比赛的女子预赛动作(292套)为研究对象,对四个评分因素和成套动作的分布情况进行整理分析。通过研究找出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在四因素评定下预赛动作的编排特征和影响预赛成套动作编排的因素,提出相应合理的建议,旨在提高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的编排水平,做到在编排上无争议,为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在预赛成套动作的编排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2017~2020年蹦床评分规则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在原有评分系统(三个评定因素)的基础上增加水平位移分(10分),同时将技术分由之前的30分降为20分;二是预赛第一套中难度动作的计算数量翻了一倍,由之前计两个难度动作增加到计四个,因此需在成套动作的编排上做出相应的调整。(2)通过对2017~2020年新规则实施前后女子蹦床预赛前八名运动员成绩的比较,发现新规则实施前预赛(第一套)前八名难度值的平均分为2.775分,而新规则实施后预赛前八名难度值的平均分为4.633分。虽然预赛第一套计算难度动作的数量增了一倍,但是难度值并没有翻倍,由此说明第一套动作仍以质量求生存,在第一套动作的编排上不能一味追求高难度。(3)预赛第一套动作的技术分、难度分、高度时间分以及水平位移分分别在17.7分、4.8分、16.690分、9.6分以上才具有竞争力。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预赛第一套动作的编排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有腹背弹动作的编排,另一种是没有腹背弹动作的编排。有腹背弹动作编排模式:(1)成套动作的开始安排腹背弹动作,中间和结束位置上分别安排两个难度动作;(2)成套动作的开始安排腹背弹动作,结束位置上安排四个难度动作;(3)成套动作的开始安排四个难度动作,结束位置上安排腹背弹动作。没有腹背弹动作编排模式:(1)成套动作的结束位置上安排四个难度动作,其余位置上安排一周类空翻动作;(2)成套动作的开始和结束位置上分别安排两个难度动作,其余位置上安排一周类空翻动作。这两种编排模式各有特点,应根据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加以选择。(4)预赛第二套动作的技术分、难度分、高度时间分以及水平位移分分别在16.0分、14.4分、15.895分、9.5分以上才能在比赛中具有竞争优势。预赛第二套动作的编排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将难度价值较大的三周类空翻动作安排在成套动作的开始位置上,中间安排两周类空翻动作,最后以转体度数较大的直体后空翻两周结束(822/)。另一种是成套动作的第一、三位置上安排难度较大的三周类空翻动作,其余位置上安排两周类空翻的动作,最后同样以转体度数较大的直体后空翻两周结束(822/)。建议:在预赛第一套动作的编排中要以保证动作质量为主,同时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确保动作的稳定性,以顺利进入决赛。为了减少预赛第一套动作的扣分点或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动作的编排时应注意以下三点:30/、50 O、40 O、40<、40/动作的扣分点较少,且我国运动员掌握的水平较高,应该在第一套动作中加以使用;前空翻一周转体180°动作中41 O、41/存在一定的扣分点,应根据运动员的技术类型和特点加以选择使用;我国运动员在屈体前空翻一周转体180°动作41<上扣分点较多,建议在第一套动作中避免使用。在预赛第二套动作中,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需在完成成套动作的质量、难度、腾空高度以及水平位移上均衡发展。成套动作的编排要符合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以便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