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湮灭对暗晕密度轮廓的影响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54177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在冷暗物质(CDM)和近标度不变原初扰动的结构形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宇宙大尺度和星系形成和演化的整体性质,已成为现代标准宇宙学模型的基础。但该理论在解释宇宙的小尺度结构时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基于该理论的高精度数值模拟预言星系暗晕的密度分布在中心会有尖峰(cusp),而目前对矮星系转动曲线的观测表明星系暗晕在中心部分具有密度均匀的核结构。这一矛盾导致了一些修改标准冷暗物质模型的研究。   本硕士学位论文详细讨论了暗物质粒子的湮灭,并以目前被广泛采用的NFW密度分布为例构造了暗物质湮灭的唯象模型并研究了其对暗晕密度轮廓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为:   1.暗物质粒子的湮灭能够在星系暗晕中心形成密度均匀的核,这基本与目前的观测相符;   2.模型中有两个自由参数,分别为暗物质粒子的质量mdm和提升因子(boost factor)的指数α。低表面亮度星系(LSB)转动曲线和太阳系附近暗物质密度的观测给出的参数限制范围为100Gev≤mdm≤10Tev,1.5≤α≤1.8;   3.对于特定的暗物质粒子物理模型(neutralinos),计算了其湮灭所产生的γ射线辐射流量并与当前的银河系高能宇宙线观测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模型所预言的辐射流量远远大于观测上限,但可以通过构造适当的粒子物理模型来避免这一矛盾。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实验和理论的惊人吻合表明标准模型(SM)在描述电弱物理方面是成功的,尤其是,电弱统一理论所预言的中性流的发现以及中间矢量玻色子(W±和Z0)在实验上的产生,更增
本论文利用磁控溅射、飞秒微加工和光刻工艺等实验手段制备了两类太赫兹波段的周期型金属亚波长微结构。并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两类微结构的太赫兹透射光谱进行了系统的
学位
量子信息学是量子力学和信息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两个分支。由于量子力学的量子态叠加原理和量子纠缠等特性,量子计算机能够极快
迄今为止标准模型(SM)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理论模型,它的预言同现在的实验数据高度吻合,但是它仍被认为是描述能量在(O)(102)GeV的粒子物理现象的有效理论。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
真空涨落和辐射反作用被认为是引起自发辐射和能级移动的物理根源,但是两者又存在着不确定性。自发辐射和能级移动既可以解释为真空涨落的结果,也可以解释为辐射反作用的结果,还
在许多多体量子系统中,随着系统某些外部参数达到它的临界值,在零温情况下量子系统会发生量子相变。一般说来,量子相变的发生伴随着处于临界点时量子系统基态的能级交叉或者是某
随着微晶、合金、岩石、陶瓷,复合功能材料等的广泛应用以及一些纳米材料、微器件、微结构和微系统的深入研究,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微(细)结构固体材料。特别是能够找到合适的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央最近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
碳纳米管由于具有典型的中空结构和异常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其具有很大的长径比,在储氢方面受到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人们用不同的理论,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