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林自身比单纯的水保林更有经济效益优势,多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经济林建设。在山区坡地上建设经济林,不仅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土壤状况、增加农民收入,还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果树从幼苗栽植到挂果,一般要2—3年的时间,到树冠生长旺盛、大量挂果则一般要4—5年。在这几年内,科学合理地利用果树行间的土地资源,采取果树幼苗与其他作物的间作套作模式,合理配置苗期果树和矮杆作物的立体结构,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果林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旬邑县城关镇纸房村坡地土壤质量较差,常年种植玉米产量较低,收入不高且不利于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依据退耕还林(还草)的指导经验,并结合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近年开始规划种植核桃。由于短期内核桃苗小,实行粮食作物与核桃间作的方式来解决坡地植被覆盖率低、未挂果无收入的问题。本研究以核桃单种为对照对核桃大豆间作覆膜、核桃大豆间作不覆膜、核桃玉米间作覆膜、核桃玉米间作不覆膜四种不同间作模式下的经济林土壤养分及酶活性进行研究,探讨经济林挂果前土壤养分、酶活性与季节、间作模式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1)黄土坡地研究区土壤养分状况较差,研究中的土壤除速效钾0-60cm平均含量达到三级水平,丰缺程度处于中等。其余养分指标含量均处于五级甚至六级水平(缺甚至极缺状况),经过核桃经济林建设及间作作物以后,能对有机质积累、速效养分的保持起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以核桃大豆间作表层土最为明显。(2)不同模式0-60cm土壤养分平均含量、酶活性平均水平总体情况差异显著,不同间作模式较核桃单种不覆膜对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比较结果为:核桃大豆间作覆膜>核桃大豆间作不覆膜>核桃玉米间作覆膜>核桃玉米间作不覆膜>核桃单种不覆膜。(3)土壤养分、酶活性空间分布差异显著(P<0.05),不同间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4)同种模式不同季节各层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差异显著,比较结果为:间作第二年收获前>第一年收获前>第二年种植期>第一年种植期>核桃单种不间作期。经过建立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及科学处理计算,从间作模式评价角度验证了以上结果,得到结论:核桃大豆间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优于核桃玉米间作模式;间作作物收获前土壤养分、酶活性状况优于作物种植前的休整期,每个季节间作第二年土壤养分、微生物酶活性较第一年改善明显;覆膜对土壤起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