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候特点、证型分布所占比例、影响因素以及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西医临床指标的关系。为今后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中医分型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于唐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和心内科住院且切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218例,采集病例,填写病例观察表,内容为初次入院及再次入院患者的症状、体征、证候、诊断、实验室检查等内容。根据统一的辨证标准分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浊证、气滞证6个单证,将单一证候组合形成复合证型。采用spss20.0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用Mean±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差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校正t检验,组间分类变量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假设检验水平设定为0.05。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研究相关证候与病程、年龄、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之间的联系。根据统计结果,探讨得出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候特点、证型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单一证候统计:218例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气虚证患者占总人数的79.36%、阴虚证占77.52%、血瘀证占71.10%,痰浊证占31.65%、气滞证占27.98%、阳虚证占14.68%。年龄、病程、BMI与单一证候,<60岁组患者气虚发生率低于≥60岁组患者气虚发生率,<60岁患者阴虚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阴虚发生率,其中病程5-9年患者气虚、血瘀发生率小于≥10年患者。不同肥胖程度患者气虚、痰浊发生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BG与证候,气虚证患者FBG高于非气虚证患者、血瘀证患者的FBG高于非血瘀证患者;HbA1c与证候,气虚证患者的HbA1c高于非气虚证患者、阴虚证患者的HbA1c高于非阴虚证患者,血瘀证患者高于非血瘀证患者;TG与证候,痰浊证患者的TG高于非痰浊证患者。以上(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2复合证型的统计:218例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以复合证型为主89.91%,单一证型为10.09%。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复合证型分别为气阴两虚型占总人数的70.18%、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占61.93%。、痰瘀互结型占21.56%、阴阳两虚型占10.09%、气阴两虚兼痰浊型占16.51%。从年龄上看,气阴两虚型患者的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病程上看,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痰瘀互结型患者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BMI数值越大痰瘀互结型和气阴两虚兼痰浊型的患者的比例会随之增高。证型与FBG,气阴两虚型患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FBG分别高于非气阴两虚型、非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证型与HbA1c,气阴两虚型患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气阴两虚兼痰浊型患者HbA1c分别高于非气阴两虚型患者、非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非气阴两虚兼痰浊型患者;证型与TG,痰瘀互结型患者、气阴两虚兼痰浊型患者TG分别高于非痰瘀互结型患者、非气阴两虚兼痰浊型患者,以上(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3根据无序多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研究,病程是气虚证、血瘀证、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是阴虚证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BMI是痰浊证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吸烟史是气虚证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FBG与HbA1c是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TG是痰浊证、气阴两虚兼痰浊、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本试验揭示了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气虚,阴虚,阳虚和阴阳两虚为辅,标实以血瘀最为常见,痰瘀互结、痰浊也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2证型上以复合证型最为多见,气阴两虚是其最常见的证型,其次是气阴两虚兼血瘀,故在治疗上要重视益气养阴活血法的应用。3 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证型与年龄、病程、BMI、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有很大的相关性,在治疗上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4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肥胖、长期的吸烟病史均可加重或加速疾病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