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经验中,时间与存在是二分的,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是,从相对论看,从海德格尔时间论看,任何事物都是时间性的存在,没有超时间的永恒、绝对的存在。从马克思时间观来看,时间与人的劳动实践密不可分,马克思对时间本质最经典的概括是:“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空间。”在唯物史观视域下,时间与现实的人和人的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时间不仅仅是自然时间的流逝,更是自然时间的社会化,即存在与时间同一,存在即时间,时间即存在。存在是在时间中存在,时间是存在的时间;存在是时间的主体,时间是存在的本质。同样,少先队也存在于时间之中。时间不是少先队存在的外在条件,时间是少先队存在本身,少先队是时间性的存在,少先队存在体现为时间性。少先队要开展活动,完成其任务,实现其使命与伟大目标,前提是要充分的存在,丰富的存在,有丰富的存在感。其次,少先队的存在,还应是有意义的存在,不是无意义的、虚掷光阴式的存在。少先队的存在不应是形式主义式的、马齿徒增式的存在。少先队的存在,要感知当下、反思焦虑与烦闷,要畏,从而警醒,去谋划未来,展开自己,让自己丰富地、有意义的存在。少先队要在时间性存在中去生成自己的意义与价值,实现自己的宗旨与使命。少先队的任务、目标、宗旨、使命,虽然是党中央确定的,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内化为在时间中去生成与实现。总之,少先队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够丰富地存在,有意义地存在,才能够去实现其目标与使命。那么,究竟需要多少时间呢?根据我们的假设,一次持续4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的少先队活动,对少先队员身心的影响,大概能够持续2—4天,平均为3天。为此,少先队活动每周应进行约2次。寒假、暑假几个月的时间,如果不开展活动,则少先队处于沉寂状态,几乎处于非存在境况,少先队员的身心就不能得到与少先队宗旨与使命方向一致的积极发展;另一方面,为了将来的生存竞争,寒假和暑假,少先队员们在各自家长的安排下,普遍地参加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培训活动。这些培训活动对少先队员思想意识的影响,与少先队的宗旨与使命往往是无关的,甚至是相反的。可见,时间问题是现实中少先队存在与发展所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具体地看:按照规定,少先队活动每周有一课时。那就是说,在每周即每七天的时间里,每168小时,10080分钟里,少先队却仅仅存在40分钟,似乎存在率约为万分之四十,即约0.4%!简单地说,少先队开展活动在每周的存在几乎是昙花一现,其他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也就是说,少先队活动的存在是似有若无,几乎不存在,很少能够让人感觉到她的存在。所以,每周只有一课时是明显不够的。必须为少先队活动寻找更多的时间,才可能充实和丰富少先队活动的存在,才可能生成与实现少先队的任务、使命、目标。观察与调查表明,周一到周五的下午课外延时服务,学生基本上是在做家庭作业,少量时间是在参加社团活动。周末两天,绝大多数学生是在做作业、参加培训、游玩。重大节日(如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国庆节等),学生们的时间也是在游玩、作业、培训等之中。寒假与暑假大量的时间,同样如此。这么多的时间,为什么不拿出一些来开展少先队活动呢?当下存在着一些反对将少年儿童的课外时间拿来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声音。每天的学业课业繁重,没有时间参加活动。辅导员们工作繁忙,没有精力组织活动。家长们缺乏校外活动教育意识,没有能力支持活动。如果不重视少先队活动,任何理由都可以拿出来阻止开展课外校外少先队活动。但从少先队活动本身来讲,实践活动是其最基本的方式,强调在实践体验中教育少年儿童。近年来,少先队活动的改革趋向也是倡导拓展校外少先队活动阵地,建议将少先队活动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相结合,主张少先队活动深入到少年儿童的社会生活。如果能将少年儿童大量的校外时间,包括下午放学后、周末、重大纪念日以及寒暑假等,与少先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让少年儿童减少了校外时间的浪费,充实校外时间,积极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同时,少先队的存在与活动也能在其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进而少先队活动的宗旨、目标、使命也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实现。因此,我们建议:每周从周一至周五放学后的课外应当拿出40—60分钟的时间,开展一次少先队活动(加上原有的一个课时,少先队活动每周至少应有两次);每个月里,用周末时间开展两次、每次约半天的少先队活动;重大节日应开展至少一次少先队活动;寒假应当开展大约5—8次、每次大约半天的少先队活动(可以集中组织3-5天的冬令营等活动至少1次);暑假应当开展大约10—15次、每次大约半天的少先队活动(可以集中组织1-2次、每次大约3-5天的夏令营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