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始终用他那精彩的、梦幻般的镜像语言,对一系列独特的关涉生命终极意义的主题——上帝的沉默、人类的堕落、爱情灾难、欲爱人性等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阐释。本文着重选取伯格曼各个时期的12部代表性电影作品,进行个案分析、符号解读,从而梳理伯格曼作品中与人类的终极命题紧密相关的宗教脉络,并探究与宗教哲思交织在一起的独特的艺术魅力。绪论部分在阐明国内外伯格曼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立了自身立论的基点,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目标,并扼要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论文特色与创新点。论文的主体部分,由四章组成。第一章,结合伯格曼的成长历程,深入阐发了希腊和希伯来两种异质文明在伯格曼及其作品中的冲突和融合。从而将伯格曼的宗教情怀和艺术魅力放在两希文明的背景中进行观照。第二章,以伯格曼极富寓意的《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为纲,总领伯格曼电影的宗教视野——不断地否定质疑,不倦地热切追寻:否定传统宗教超验性观念的束缚,追寻现世的属人的神圣使命与信仰。表明在超验宗教的废墟上,成年的人类应当承担责任、续写希望,为新的信仰奠基。第三章,通过三组影片,从三个方面阐明——人神的契约已经终止、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被阻隔、人自身的统合被打碎——在“上帝死了”的现代性语境中,成年的人类所必须经历的风雨沧桑和炼狱般的苦痛。第四章,在经历光影的炼狱之后,通过《沉默》(The Silence)、《呼喊与细语》》(Cries and Whispers)、《芬妮与亚历山大》》(Fanny and Alexander)三部经典影片的分析,表明伯格曼所酝酿的新的哲思与信仰:具有些许神性色彩的“身体”与“欲爱”作为终极关切的对象,在介入与传统宗教相对立的“特殊的、直接的生活”中,隐喻了“生命的真正根基与力量源泉”,代表了信仰实存的新形态。以上二、三、四各章通过伯格曼具体作品的解读,阐发了这些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探讨了伯格曼对信仰的本质态度,理清了潜伏于其影片中的宗教脉络。结语部分,总结全文主旨,并进一步指出,伯格曼是在“消解二元对立、融合异质文化”的热望中,抒写宗教情怀、展现艺术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