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而且对于推进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作用突出。集体林是与农户接触最为频繁的森林资源,也是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关键构成部分,其对于保护国有天然林起着非常重要的屏障作用。然而,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的特殊性表现在其兼顾服务于农民生计的产业性质和服务于社会的公共物品性质,对其实施管护将涉及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站、社区组织及农户等多方利益。因此,本文以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管护模式为研究对象,根据调研数据,运用方差分析法,从投入成本和管护效果两方面对当前管护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相关利益主体构建集体林管护模式提供决策参考,为进一步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推动社区发展及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建设提供实践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投入成本分析,集体管护组的投入成本远高于个体管护组。各村级管护模式的投入成本依次为:李子坝村>关口村>阳尕山村>屯寨村,该项成本分别与村所属集体林面积、护林员人数成正比。(2)从管护效果分析,个体管护组的效果优于集体管护组。反映管护效果的各项指标表现为:个体管护组的森林依赖度、家庭能源结构系数及恩格尔系数均低于集体管护组。就村级管护模式而言,其管护效果表现为:屯寨村>李子坝村>关口村>阳尕山村。(3)从管护历史来看,集体管护模式在降低森林依赖度、减少薪柴占比从而优化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成效显著。(4)集体林管护模式的有效性依赖于明确的边界及使用者、严格的监督、集体选择的权利、外部保障等方面。其中明确的边界、严格的监督及外部保障是保证集体林管护有效性比较重要的因素。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构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国家、保护区、企业和林农四者为参与主体的新型集体林管护模式,通过政策支持、明晰产权、产业扶持及林农参与,以期实现集体林管护、保护区建设、满足林农生计需求以及促进社区发展这四者“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