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是全球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同时也是北京市心血管疾病住院的主要病种,随着患病人数的增长和手术技术的发展,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的患者逐年增长。目的:明确PCI和CABG术后患者的随访现况,为PCI和CABG患者的术后随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来源于我院病案首页信息,主要手术编码参照《医院疾病及手术操作分类应用手册ICD-9-CM3》标准,纳入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间住院期间行PCI(主要手术ICD:36.07003)和CABG(主要手术ICD:36.10001、36.11001、36.12001、36.13001、36.14001、36.15001、36.16001)出院的北京医疗保险患者共计4300例。经数据清洗排除出院前死亡、非首次PCI和非首次CABG患者1144例,排除北京市医保信息系统无随访信息患者5例,本研究的研究对象3151例。本研究对医保患者鉴定以医保卡号为准,研究数据录入依据双盲录入规则。抽样核实100例病例结果显示,病案首页信息中主要手术名称与原始病历主要手术名称一致性为100%。在我院及协作单位的信息系统中,调取研究对象出院后12个月内我院和外院的门诊及住院就诊信息,并对信息中个人隐私信息数据脱敏。通过随访率和随访率趋势变化指标对研究对象出院后第1至第12个月的随访现况加以描述;通过随访率对研究对象出院后选择不同随访医院等级的随访现况加以描述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按照研究对象出院后第6至第12个月随访机构等级进行分组,分别为二级及以上医院组(以下简称:非社区组)、联合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以下简称:社区组),并依据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编码、性别(男或女)、年龄(<65岁或≥65岁)对各组间研究对象进行基线匹配,进一步完成三组间随访效果评价研究。随访效果评价指标包括药物治疗依从性、安全性及随访直接经济负担三大方面。通过与指南中推荐二级预防药物服用率来描述药物治疗依从性;通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来描述安全性;通过门诊随访费用及住院费用来描述直接经济负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事件):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消化道出血、脑血管事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151例,其中PCI患者2349例,CABG患者757例。共随访49930次,平均随访率为87.67%,相对下降了8.48%。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8891人次,占17.81%。随访期间二级预防药的服用率,抗血小板、他汀类较好,β-受体阻滞剂次之,ACEI/ARBs的依从性最低,β-受体阻滞剂、的服用率呈现下降趋势(P<0.01)。MACE事件共计发生240例,发生率7.62%。人均门诊随访费用为8724元/年,人均住院费用为37801元/年。三组间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人均门诊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区组费用低于非社区组(P<0.01)和联合组(P<0.01)。三组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和CABG出院后患者随访主要集中于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安全有保障,存在医疗经济负担低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