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髓炎和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是骨外科最棘手的问题。当前对于骨髓炎的治疗治疗以局部清创、局部或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修复病变区骨缺损为主,既往局部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水泥为载体局部释放敏感抗生素连同全身性抗生素为临床治疗慢性骨髓炎的金标准。然而,PMMA的许多缺陷限制了其应用,如聚合反应过程中产热、二次手术取出等。磷酸钙骨水泥因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聚合过程中不产热、对加载药物的活性无影响、不需二次取出等优点,正逐步取代传统治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泥。磷酸钙骨水泥已经被更多的关注,并进一步研究出了不同的配方合成材料。磷酸钙骨水泥已应用于诸多骨科疾病的治疗,如骨肿瘤,骨质疏松,或骨髓炎,而这些疾病通常漫长而痛苦的治疗。但是,当前研究中没有文献系统报道过当磷酸钙骨水泥负载不同浓度骨水泥时理化性质的变化及药物的释放规律,对磷酸钙骨水泥(CPC)负载抗生素的应用没有一个有效标准。我们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磷酸钙骨水泥在负载多少比例的万古霉素时具有最优的理化性质及药物释放,以为临床更好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将磷酸钙骨水泥粉末5g和分别和0,250,500,7 50,1000,1250,1750,2000mg万古霉素混合,按液/固比率0.3 m1/g加入固化液,充分搅拌成糊状,注入预制模具中铸型,并在室温下测试其固化时间,采用400g锥形维卡测试针,当测试针不能够穿透标本2mm厚的时间为初凝时间;利用生物力学机测试标本的抗压强度,加载速度0.25 mm/min,测出其抗压强度。固化后,将样品放入单独的玻璃瓶中(每组3瓶),每瓶5ml PBS。玻璃瓶保持在一个恒温箱内,温度37.3℃、转速70转/分。在试管中的盐溶液每24小时更换一次,每周第一天、第三天留取样品浸泡液,周期8周,分析测其万古霉素浓度,了解其洗脱特性。利用电镜扫描检测不同标本固化产物的微观结构。结果:CPC加载万古霉素后,量在一定范围内(wt.%<20%)能够延长CPC的初凝时间,但在此范围其含量对初凝时间的影响效果基本相同。当万古霉素含量较大时(wt.%>20%),由于万古霉素比例过大,调和时太过干燥,测出的初凝时间无意义。固化强度随药量的增加而降低,加入30%药量时CPC强度低于人平均松质骨抗压强度11 MPa。不同剂量组的缓释时间最少能持续4周,并且初始呈爆发性释放,样本中抗生素的含量与释放速度呈正相关性。25%、30%、35%、40%组内万古霉素在5周内完全释放,5%、10%组可以达到较长时间释放。扫描电镜图片表明不同标本CPC均转化成HA结晶体而药物呈现非结晶体结构,表明药物的载入并不干扰CPC的固化过程结论:加载10%万古霉素的CPC不仅力学强度符合临床治疗的要求,而且亦能维持较长的药物释放时间和有效局部药物浓度,最适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