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迟眼蕈蚊的药剂筛选和抗性回复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荤蚊科,幼虫俗称韭蛆,它是我国一类可危害多种百合科蔬菜如韭菜、大蒜、圆葱和大葱等的重要害虫,其中以韭菜受害最重。为了解韭蛆田间和室内种群的抗性差异,筛选安全、低毒、高效药剂,本文对其室内饲繁方法进行了初步改进,测定了九种药剂对韭蛆田间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的毒力,观察比较了新烟碱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3种药剂对田间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研究了韭蛆三龄幼虫对辛硫磷和吡虫啉两种药剂的抗性回复,进行了吡虫啉颗粒剂防治韭蛆的田间药效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人工饲料饲喂韭蛆,田间种群的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高于室内群体,雌雄性比大于室内群体;卵发育历期、成蛹率、羽化率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此法不仅提高了韭蛆存活率,且在人工气候箱中可形成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在饲养韭蛆的同时可繁育其他喜光昆虫,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2.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性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5种药剂以辛硫磷和吡虫啉对田间种群的速效杀虫活性最佳,对敏感品系的速效性以毒死蜱最佳;另4种药剂药效相对迟缓。以噻虫胺、氟啶脲、灭蝇胺对韭蛆进行亚致死剂量处理,噻虫胺的持续杀虫效果最好,且主要影响田间种群化蛹;氟啶脲主要影响田间种群和室内群体的发育历期和羽化率;灭蝇胺作用类型居中。当噻虫胺和氟啶脲复混比例为1∶0.42时,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高达198.95。  3.药剂压力选择,韭蛆田间种群均对辛硫磷、吡虫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敏感品系在处理3代后,辛硫磷和吡虫啉对韭蛆三龄幼虫的毒力倍数分别是田间品系的1.91倍和1.98倍,说明韭蛆幼虫对辛硫磷的抗性水平略高于吡虫啉;而田间种群的脱毒结果显示,脱毒饲养三代以后,韭蛆对辛硫磷和吡虫啉的抗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辛硫磷相对更为敏感。  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吡虫啉颗粒剂,以公顷有效成份用量375克,药后7-21d的杀虫效果为80.90%-86.21%,且试验过程中未观察到其对作物有药害现象。
其他文献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为将分子可控自组装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活细胞自组装,并在体外构建微组织结构。细胞表面通过非天然糖代谢工程技术进行化学修饰,接着运用生物正交反应连接自组
土壤原生动物是生活在土表凋落物和土壤中的重要动物类群,是除了细菌和真菌之外的第三大土壤生物区系,具有种类繁多,生物量巨大的特点,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
受到"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011,2012年度专家报告及会后讨论的启发,激发了一种设计新型多响应超分子凝胶体系的新思路.在对该思路的理论和实践的验证
近年来利用有机共轭分子的自组装发展高性能光电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此,通过共轭分子的修饰、自组装方法的选择,深入研究了共轭分子的自组装结构和光电性质之间的关系,
利用DNA纳米技术组建三维的等离子体结构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研究.DNA纳米技术能够实现在10纳米一下尺度的空间定位于寻址,从而允许构建精密的三维人工结构,这是传统的至上而
利用碳纳米材料作为载体,研究碳纳米材料与客体分子的相互作用规律,揭示结构调控对碳纳米基超分子组装结构形成的影响规律,实现高度有序碳纳米复合材料的自组装生长,制备多种
本文主要围绕双亲性中空碳球对酶的封装固定化和催化反应性能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以双亲性中空碳球为载体,实现了一系列大小、性质不同的酶的封装固定化.研究表明酶在载体材
手性小分子存在时,非手性有机染料分子可形成手性自组装体,并呈现超分子手性.因此,理解分子手性向超分子手性的转化是获得结构多样性的功能手性自组装体的关键途径.设计了系
印度蜓蜥(Sphenomorphus indicus)和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同为石龙子科蜥蜴,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作者于2007年和2008年5月在浙江和江苏数处采集印度蜓蜥和中国石龙
通过离子液体的设计与合成,以突出某种弱相互作用,建立离子液体的结构与其构筑的有序分子聚集体性质之间的关系,将有望实现有序分子聚集体的可控自组装.基于自组装的超分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