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河川沙塘鳢的胚胎发育、吻端组织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旨在深入系统的认识河川沙塘鳢的胚胎发育过程、吻端细胞生长特征和染色体核型公式,为其人工养殖、遗传育种、毒理学和病理学研究奠定基础。河川沙塘鳢胚胎培养于21±1℃充氧水中,发育历经8个阶段和35个时期,历时502 h。河川沙塘鳢亲鱼采自太湖,半干法人工受精,显微摄影1次/ h。根据卵裂球数量、胚层形成、胚层下包程度、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体节数和各器官发育特征,把河川沙塘鳢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体节分化阶段、腮阶段和孵化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形态建成和发育特点,卵裂阶段被细分为2~64细胞期和桑葚期,囊胚阶段分为囊胚早期、中期和晚期,原肠阶段分为原肠早期、中期和晚期,神经胚阶段分为神经胚早期和晚期,体节分化阶段分为2~41体节期,腮阶段分为消化系统形成期、肝脏形成期、腮裂期、脾脏形成期、口裂形成期和鳔形成期,孵化阶段分为孵化前期和孵化期。河川沙塘鳢胚胎发育的深入认识能为其苗种培育和发展人工养殖提供理论基础。采用M199培养基对河川沙塘鳢吻端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继代培养传至第4代。实验结果显示:吻端组织接种6~8 h,细胞迁出;18~24 h生长晕形成;4~5 d,细胞铺满瓶底70 %~80 %;7 d,细胞拉长变形。H.E和Hochest33342染色显示:细胞呈纤维样,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多是单核,偶见双核。河川沙塘鳢生长曲线显示:细胞第1 d处于缓慢生长期;第2~5 d,处于指数生长期;第5d细胞密度达最高峰,为3.54×10 5cells/mL;第6d,进入衰退期。研究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吻端细胞细胞迁出快,增殖迅速。本研究为河川沙塘鳢的遗传学、病毒学、毒理学等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首次对河川沙塘鳢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胸腔注射法制片,获得肾组织细胞的清晰分裂相。观察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2n=44,核型=44t,NF=44;这项结果为预测和鉴定河川沙塘鳢种间杂交和多倍体育种、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分类研究及品质鉴定提供基础资料。